第六十一章 各有所谋-《我欲扬明》


    第(3/3)页

    “为父方才就说了,这个人选未必会合你心意嘛!不过,”严嵩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为父屡任学官、主持过多次‘春’秋两闱,取中之士不下千百,这些年里自愿投效我们严家的人更多如过江之鲫。但是,堪称英才者,却是寥寥无几。其中尤以汝贞(注:胡宗宪字汝贞)为一时俊杰,更难得他智谋出众、胆略过人,只需多加历练,日后必成大器。”

    严世蕃不满地说:“儿子不明白,象那么一个从来都是两个肩膀抬个头就来拜见恩师的人,爹怎么就那么看重他!”

    严嵩厉声说道:“糊涂!我身为内阁首辅,无论是举荐人,还是任用人,都是为国用贤,从来都不是贪图他们的孝敬!还有,我告诉你严世蕃,柄国执政,不过用人、行政两件大事。你心思机敏,又通晓国朝典故,于行政诸事颇有几分本事;但要说到识人用人,就差得远了——如赵文华、鄢懋卿等人,不过庸碌之才、贪婪之辈,为父将他们收入‘门’下,也不过是以其为鹰犬羽翼而已;你却引为知‘交’,与他们过从甚密。古人云‘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你跟他们搅在一起,朝野内外的风评便对你不利,更会因之见疑于皇上,迟早要惹出祸事来!”

    父亲一直对自己颇为满意,很少严词厉‘色’地呵斥,今日突发雷霆之怒,让严世蕃深感诧异。但是,他也知道,父亲这么说绝非小题大做,从这些年皇上对赵文华、鄢懋卿等人的态度来看,他们早就失去了圣心恩宠,自己跟那些人过从甚密,的确不是一件好事情……

    想到这里,严世蕃不得不收起了心中的不满,说道:“爹责备的是,儿子谨记爹爹教诲,从今往后再不与他们来往了。”

    严嵩对儿子能否与赵文华、鄢懋卿那些“狐朋狗友”断绝往来深表怀疑,冷哼一声:“你爹的话虽不中听,却绝无害你之心。你不要拿这些空话来敷衍你爹!”

    严世蕃陪着笑脸岔开话题,说道:“爹要举荐胡汝贞,儿子没有意见。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九州宣抚使的分量是何等之重,如此重要的官缺‘花’落我们严家‘门’人之手,朝中其他的人会否从中作梗?”

    严嵩缓和了面容,说道:“这个你不必担心。你替徐华亭摆平了他们徐家和松江百姓的诉讼,绍庭又成了他们徐家的东‘床’快婿,徐阁老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和我们过不去。至于夏贵溪那边,前年为了他的‘门’生高拱出任监军、率军远征南洋一事,他已欠下老夫天大的一个人情,倘若再跟我们严家争抢这个九州宣抚使之职,未免就显得太过分了。他柄国执政多年,应当知道做事须得留有余地的道理。更重要的是——”

    略微停顿了一下,严嵩继续说道:“这些年里,汝贞政声卓著,皇上屡屡下旨予以褒扬,可称得上是早已简在帝心,举荐他出任九州宣抚使,皇上应当不会否决。只要皇上认可,旁人也就无从置喙了。这正是为父为何执意要举荐胡汝贞的原因之所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