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各有所谋-《我欲扬明》
第(2/3)页
徐渭情知戚继光是要让自己出面说服戚**氏,只是不好开口而已,便又笑着说道:“既然元敬兄如此为难,愚弟就修书一封给嫂夫人,向她说明元敬兄的苦衷。嫂夫人出身将‘门’,知书达理,该当不会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戚继光欣喜地说:“那就有劳文长兄了……”
就在戚继光和徐渭商谈如何向戚**氏说明纳妾一事的同时,严府内院的书房之中,内阁首辅严嵩听完儿子严世蕃陈诉今日莫愁湖聚会的经过,不由得慨叹道:“如此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就把戚继光从我们严家和夏、高师徒之争中摘了出来,使他日后不致卷到朝局政争之中去;却又不伤我严家的颜面,皇上真是高明啊!”
严世蕃沮丧地说:“可惜儿子昨日那番功夫全都白费了……”
“也不能说是全然白费,至少试探出了一点——”严嵩正‘色’说道:“戚继光能把那件事情都密奏皇上,皇上也能为他谋划脱身之计,也就是说,在皇上心目之中,从来没有把他视作夏、高一系的人,否则便不会这般呵护他!日后我们也就不必在他身上多‘花’心思,更不要随便去招惹他也就是了!”
原来,世人皆知,俞大猷当年一朝风云际会,从远隔万里之外的福建金‘门’卫一个被闲置的六品百户被一步超擢为正三品指挥使,执掌朝廷刚刚复设的营团军,是因为他在京城谋起复之时,在酒肆之中偶遇了微服出行的皇上,为了他起复一事,时任兵部尚书的丁大夔还受到了皇上的申斥切责。但是,戚继光从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任上被擢升为营团军副指挥使,官场上人却都认为是出于被派往山东点验兵马的翰林院修撰高拱的举荐,加之后来高拱又曾先后出任营团军和大明远征军的监军,与戚继光搭档多年,于是,大家便认定戚继光是高拱和他背后的夏言的人。严氏父子就动了将他收到‘门’下,削弱夏党、壮大自己实力的心思。如今既然确定他是皇上的人,无论如何挖空心思地去延揽拉拢,大概都无济于事,更会引起皇上的疑心。最聪明的作法,就是不去招惹他,免得‘激’怒了他背后的皇上。
见儿子还是颇为不甘,严嵩微微一笑,岔开了话题:“你今日的表现可圈可点,足见在皇上心中,你的分量不在高拱、杨博之下。尤其是在倭国九州设立宣抚司之议,更是深契圣意,就不必为那件小事萦怀于心了。”
得到父亲的赞许,严世蕃情绪有所缓和,说道:“爹说到在倭国九州设立宣抚司之议,儿子认为,目下朝廷头等军国要务便是远征倭国、惩戒倭奴,九州宣抚使虽说比不上中朝联军将帅那么引人瞩目,却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官职,只要干得好,日后定能平步青云,封疆入阁都不在话下,一定要举荐我们的人去做这个宣抚使,不能被旁人得了这个彩头!”
严嵩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却还不够周全。此人不但要是我们的人,还要德才兼备、深孚众望,如此方能担此大任。”
严世蕃听出了父亲的弦外之音,ωωω.ㄧ| б| kχs.℃○М追问道:“爹这么说,心中可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严嵩笑道:“人选嘛,倒是真有一个,却未必合你心意。”
严世蕃略一思量,便猜到了那位得到父亲青睐、要被举荐出任九州宣抚使的人到底是谁,不由得又沮丧了起来:“爹说的是胡宗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