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年儒商-《我欲扬明》
第(3/3)页
对于位高权重的“钦差高大人”的一番好意,余剑竟然毫不领情,众人无不惊诧万分。三位镇抚司太保立刻将凌厉的目光扫视了过去,赵自翱也几乎要拍案而起,呵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小子了,却听到朱厚熜略一沉吟,随即便展颜开怀,笑道:“也好有道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心存正气,一样可以为国家、为百姓做出卓越的贡献。而且,我大明多的是两榜进士,却少有不好仕进、安于从商之人。希望你能由儒入商,贾行儒道,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儒商,改变世人对你们商贾之流重利轻义的固有看法。”
其实,余剑之所以愿意认购五十万两银子的股份,正是因为他饱读诗书,深受孔孟圣贤教诲,十分不齿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盐商们靠攀附权贵、结交官府换取朝廷盐引牟取暴利的行径,决心趁朝廷开办兴业银行的机会改行,做其他行当的生意。眼前这位“钦差高大人”如此开明又如此睿智,一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令他不胜感激之至,又是躬身一个长揖,应道:“大人敦敦教诲,学生永生铭记在心。”
接着,一直以来盘桓于心中的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尽管余剑自己也觉得兹事体大,不免着实难为了眼前这位“钦差高大人”,但朱厚熜的和蔼可亲和开明睿智使他平添了莫大的勇气,便大着胆子说:“大人,学生有一不成之情,还望大人成全。”
有人肯出头认购五十万两银子的股份,朱厚熜乐得心里都开了花,加之他对余剑的印象好得不得了,当然满口答应道:“说吧。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答应。”
知道底细的诸位天子近臣当然不觉得皇上这么许诺有什么问题,但“钦差高大人”如此豪爽,浑然不象是个两榜进士、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倒象是个手握重兵、杀伐果敢的大将军一般,着实让赵自翱和各位盐商都暗自咋舌。不过,他们随即一想也就释然了——全天下人谁不知道高大人当年曾一手组建cāo练出大明第一强兵营团军,在厩抗鞑靼、南下平叛乱的诸多战役中立下了卓著功勋;再加上他那无与伦比的圣眷恩宠,难怪说话的口气这么大
余剑却犹豫了,又在心里仔细斟酌了一番,才开口说道:“大人,学生籍贯虽在山西祁县,但自曾祖而始,便负贩行商于外,学生的祖父亦于弘治年间便定居于扬州。然家严为要学生进学,幼小之时便将学生送回老家,延师教习。十数年间父子天隔一方,不得相见。学生还未及承欢膝下,家父便已仙逝。学生每每思之,痛苦几绝,恨不能追随家父于九泉之下,略尽人子之孝……”
说到后来,余剑喉头哽咽,几不成声,却听到赵自翱惊恐地叫了一声:“高大人——”余剑强抑悲痛,抬眼看去,只见坐在那里的“钦差高大人”已是泪流满面,似乎比他还要悲痛许多。
注:两榜——进士要经过会试、殿试两次考试,会试礼部一榜确定录取与否,殿试午门一榜确定名次,故称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通常自夸的“我乃两榜进士”就是这个意思。我在前文中曾说“两榜”指的是乡试的桂榜和会试的杏榜,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读者致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