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一)-《我欲扬明》


    第(3/3)页

    xìng命攸关,严嵩忙起身应道:“谢皇上隆恩。翟阁老建议将此事发六部九卿公议……”

    朱厚熜厉声打断了他的话:“还嫌朕的脸丢得还不够吗?”

    其实严嵩又怎能不知,寻常之事尽可发六部九卿公议,但象临城求和这样屈辱之事若是传到外廷,不但会闹得沸沸扬扬,更有损于皇上的颜面。不过他本就是在试探皇上的态度,更是在不经意间给翟銮那个“甘草次相”上眼药,因此,对于皇上的雷霆大作,他心中窃喜,表面上仍装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赶紧跪下,叩头道:“臣愚钝,请皇上恕罪。不过,兹事体大,恳请皇上赐下方略,臣方敢领旨。”

    朱厚熜毫不犹豫地说:“寸寸河山皆是祖宗基业,绝不能弃于敌手。至于其他的条件,只要不损我天朝上国之声威,且对国家有利,就由你参酌着办。”

    皇上既然已经定下了调子,俺答《求贡书》上所提出的五项条件,第一条“止干戈”,即退出已收复的河套地区;以及第二条“息边争”,即割让辽东沈阳中卫、广宁卫、兰万卫三卫,这两个条件自然就无从谈起;至于第三条“议封赏”、第四条“通贡使”和第五条“开互市”,则需要自己一点一点的跟俺答去磨嘴皮子,至于皇上所说的“不损我天朝上国之声威,且对国家有利”的要求,固然肯定要大费一番周章,却也未尝不是自己崭露头角,显示自己本事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严嵩便又叩头,应道:“臣遵旨。”

    略微停顿一下,他又说:“臣愚钝,恐不能体察圣心而贻误国事,恳请皇上准允巡城御史、监营团军高拱为副使,与臣同行。”

    朱厚熜知道,严嵩终归还是怕承担责任,就想拉着夏言的门生高拱当挡箭牌了,但高拱是他一直悉心培养,rì后更要大用之人,他可舍不得让高拱成为朝野清议的众矢之的,便装做轻描淡写地说:“塞外夷狄求贡求赏不过是寻常之事,有你内阁学士、礼部尚书一人出马,已尽显我朝恩遇之隆,何需什么副使?你是老臣,又有大才,朕自是信得过你。”

    “谢皇上。”严嵩这一声很明显的比刚才低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