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面对轻薄的棉甲,刀的形制比起宋时又产生了变化,刀身较直、近刀头处刀身开始变弧,刀尖上翘,开始适合劈砍刺击。 这种刀型结合了直刀和弯刀的优点,一般为单手持握,操作灵活、实战性能较强,刀背较厚、刀身后部平直、便于用力劈砍,刀身前端开始产生弧度,刺、割、挑的功能变强,也比较适合骑兵马战,刀背近刀尖处开反刃,可以刺穿明中期以后流行的锁子甲和棉罩甲。 大名鼎鼎的日本武士刀,因为日本在古时铁矿资源匮乏,一般很少穿得起铁甲,大名手下的武士多半是用竹甲藤甲护身,面对的对手不一样,脱胎于唐朝横刀的日本刀也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因为不需要很强的破甲能力,所以开始演变得更加弯曲,弧度更大,利于劈砍,刀刃更薄更锋利,便于切割。 而近代战争中,刀的作用已逐渐作为工具使用,现代军刀更加注重实用性,一般兼顾开路,格斗,求生,切割,工具等方面。 而且所谓的世界三大名刀可不是说的是种类形制,而是指锻造工艺而言。 这些东西李明宇一个普通现代军人哪里懂得,只是心里想当然的以为后世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最对的,便想也不想的拿来剽窃了,直到被师父打脸教育才恍然大悟。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应对方法,后世的东西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需要看面对的对手以及所处的时代。 李明宇自从被师父教训过后,明白了其中的区别道理,便安下心来,一心一意的练横刀。 他心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半年,半年时间刀法达到小成,每日除了师父规定的一个时辰之外,他又额外给自己加了半个时辰,每天都要练到天色昏暗,浑身汗透的水洗一样,才肯罢手。 这样练了三个月后,儿臂粗细的竹子已经能一刀而断,只是现在虽然一刀能砍断竹子,但是每一刀都要用尽全力才行。 也许是年纪太小,体力不够,似这样砍个三五刀,他就没力气了。明宇心里不满足于此,总觉得还能更进一步,他想起师父所说的刀法大成以后对力度的控制收发由心,可以用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 所以接下来几个月,明宇着重练习如何才能在保证出刀力度的同时,消耗更小的力气,砍出更多刀。 又过了三个月,李明宇站在一棵儿臂粗细的竹子跟前,缓慢而又平稳的呼吸着,眼观鼻鼻观心,心中波澜无惊,宁静一片。 待调整好了心境,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清脆的大吼一声,上步斜劈,一道寒光耀过,竹子应声而断!而后明宇顺势手腕往回一转,刀又对着倒下的竹子挥过,竹子从中断为两截。紧接着改为双手持刀,对着落下的两截竹子“唰唰”又劈了两刀,把它砍成四段。 趁着竹子将落下还未落下的最后时刻,李明宇身子一矮,伏低身体,自下往上,对准其中一段竹子,一个踏步撩斩,竹子从中一分为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