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崇祯又叹了一口气道,“朕深知今年直隶之民蒙受兵灾,有心为民纾困。” “皇上可是要减免顺天府今年的钱粮?”刘宗周立刻来了兴趣,这种扶危济困之事,也是他身为父母官的本职。 崇祯点头,“减免钱粮,就落在这硝石都生产上。只要能满足最后的验收标准,同等体积的硝石,可当五倍同等体积的粮食。” 刘宗周眼前一亮,这些盐碱地里的白茫茫硝石,可谓要多少有多少,提炼出来不过是要付出一些体力和燃料罢了。 经过崇祯点拨,脑子变得灵活的刘宗周,想到官府甚至可以拿出一些存粮来,招徕流民生产硝石。 这样免去的税粮和赈灾的粮食相抵,又可以救活更多的人。 他立刻磕头谢恩道,“皇上颁布这等德政,真乃万民之福!” 崇祯摆手道,“你先别急着谢恩。” “这些硝石既然要送到边关,用来对建虏作战,自然也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首先每个县收上来的硝石,顺天府都要取样点燃,再放在木炭上检验。” “葛洪曾言,真硝与其他假硝的区别,就是其焰色青紫,而且遇热骤燃,火势爆裂。” “若有人用芒硝之类以次充好,未能达到以上的效果。那么不仅不能免去钱粮,还要罚他额外呈上硝石。” 刘宗周心中一凛,连忙点头应允。 “其次则是这硝石最后不称重,不论损耗,只看收上来的体积。” “以往兵部练硝,经常糊弄了事,加热沉淀只一次就草草结束。导致最终的成品硝石容易受潮板结,打仗时经常哑炮。” 刘宗周一下就明白崇祯只看体积的用意“真正的硝石,不易受潮,体积也就相对更多一些。” “臣必当让属吏向民众申明,令其为自身考虑,也要做足工序,不至于交出下品的硝石。” 崇祯轻微点头,这就是与聪明人交流的好处,话往往不必说得太透。 当下便下口谕,让刘宗周把这一成令提交给户部,使直隶各府按此办理。 万事俱备,自己便只等来年再检验这硝石的成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