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


    第(3/3)页

    乌玛禄劝的本是不要无故杀人,不要小题大做,轻罪重判。

    康熙似乎听进去了,他后期为政越加宽和,他常同大臣们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不可深究者极”。

    他不能严禁浮费和规银,宽纵州县火耗和亏空。对官吏尽量以宽松待之,导致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弄虚作假,粉饰浮夸。

    大小官员,怠玩成习,徇庇尤甚。

    个别地区出现暴动和骚乱。

    康熙倒私下和乌玛禄说过这事儿,道:“我如今年纪大了,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康熙叹道:“《道德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康熙道:“别的……我做不了了,也只能先这样……为老四做个马前卒。待老四上位后,知道那些人私底下的秉性,到时候该贬贬,该杀杀。”

    “天下无人不可杀。”他的神色有些冷。

    乌玛禄沉默的听着。

    他叹息着:“只是……委屈百姓了。”

    但他又接着自言自语道:“刮骨疗伤,总是要更痛些。不过,这样才去病根。”

    康熙看着乌玛禄,用玉如意挠痒:“这事儿是我对不起老四,给他留下这么大的烂摊子。”

    “不过你放心,在这之前,我能为他做多少,便做多少。”

    乌玛禄嗯了一声,什么都没说。

    她这样,反倒让康熙更为放心。

    康熙提前给她打招呼:“这次西征,我打算让十四去。”

    康熙叹了口气:“这个傻孩子,被推到台前,再不把他送走,难免惹出祸患。”

    他有些迟疑:“只是战场上,刀剑无眼。送去了,我不能保证他能好胳膊好腿回来。”

    他同她说清楚:“但如果不把他送走,不论给他派什么活。老八他们依旧会把他推到台前。只怕最后和老四对上,兄弟阋墙,闹得难堪。”

    “好。”乌玛禄终于开口了,她说道,“你也不用向我解释那么多,我一开始就问过他了,他愿意承担他选择带来的后果。生、死、伤、残,无论何种,也是他该受的。”

    “有些时候,我会觉得你没有人情味。但有的时候,我庆幸你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才能够把这些事情摊开了,和你说明白。”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令人头疼的事,“若是寻常女子,我万不会和她们讲这些话。说不了两句,便会吵得人头疼。”

    乌玛禄却道:“我听闻宜妹妹为了给你祝禧祈福,出了几千两银子和三顷七十亩香火地,用来重修德胜门外永丰屯的弥勒院。”

    她劝他:“纵然宜妹妹无法与你兴趣相投,可她一片赤诚为你,总不是假的。你且让让她。”

    康熙定定的看了她一会儿:“你兰心蕙质,又端庄大度,足以母仪天下。”

    乌玛禄笑道:“我对此没兴趣。”

    康熙哼道:“是,你对这没兴趣,你只对修行有兴趣,怎么不见你白日飞升。”

    乌玛禄也不恼,笑道:“这不是应了你,要回来度你吗?”

    康熙哼道:“你要不应我,就走了,是不是。”

    乌玛禄点头:“自然。”

    她旧话重提:“你当年问我,若我是织女,会披上羽衣离开吗?我的回答从未变过。”

    康熙再一次明白,她不怕他,也不爱他,只因应了他,所以才留下来。

    她似乎将自己当成了什么神佛菩萨,固执的想要度他。

    或者说,是他固执的不愿放手。

    若他说,他愿意放手,只怕她会头也不回的离开。

    他不大高兴的问:“如果不是我,而是别人,对你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也会留下吗。”

    乌玛禄认真的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她的目光干净得如他们第一次相见。

    她从未变过,她也从未让那些东西污浊了她的眼。

    康熙本想生气,却又觉得,是她能够做出来的事。于是那点儿气也就散了。

    他对她而言,并不殊于别人这件事,让他感到气馁,又让他感到些许慰藉。

    这世上,原真有些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的。

    他虽不是,却有幸相遇,已足够。

    他闭上眼:“睡吧。”

    两人同榻而眠。

    良妃魏见月于是年八月十八日午时,葬于景陵妃园寝。

    高情商:闻弦歌而知雅意

    低情商:他裤子一脱,我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