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


    第(1/3)页

    康熙于葬礼上,坚行割辫之礼,以尽哀思。

    时有臣子为逢迎上意,以孝康皇后升祔已久,不宜迁动为由,而欲以孝惠皇后、孝康皇后神主并尊祔于庙。

    大学士王掞奏道:“陛下圣孝格天,当时太皇太后祔庙,都不曾和孝端皇后并尊。如今又如何会以孝康皇后和孝惠皇后并尊?”

    此乃儒家千年孝道之问:生母岂能和嫡母并尊?

    儒家讲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主为奴纲。

    康熙既然选择以儒家约束世人,那他自也会受到儒家桎梏。

    大清讲的就是主奴。

    康熙自然只能遵守孔孟之礼,他斥责那个提出两后并尊的大臣,令其改正。

    随后,以嫡母神主加于生母之上。

    是以最后,孝惠皇后神主牌位加在孝康皇后神主牌位上。

    他沉默的看着神主排位。

    生母的早逝是他心中的痛。然而这些年,皇额娘对他很好。

    他沉默地看着梓宫。

    太后的葬礼,乌玛禄不能不来。

    何况这些年来,太后屡屡向着她,对她多有宽慰。

    乌玛禄走到距离康熙半步远的位置便停下了,她静静的看着太后梓宫。

    康熙听见脚步声,便知道是她。

    他轻声问她:“你觉得我做错了吗?”

    乌玛禄清醒道:“一直在意的,只有活着的人。”

    说话宛如棒喝。

    康熙突然反应过来,闻言苦笑道:“是啊,人死如灯灭。一直放不下的,只有我自己。”

    乌玛禄沉默着的陪伴着他站着。

    好半晌,康熙才回神,勉强开口道:“你身子不好,不用这样陪着我,你先下去休息吧。”

    乌玛禄闻言告辞。

    康熙侧首看了一眼她离去的背影。

    有很多时候,他会怀疑她其实是没有心的,更像是为他当年愿望而打造出的完美木偶,只是披了张人皮——她尽善尽美,能把一切都给他,除了情。

    于是,他明明什么都有了,却依旧心有不甘。

    只可惜,时空不能倒转,愿望不能重许。

    他收回目光,看着太后梓宫。

    他的心里空了一块儿。

    泪想流,却流不出半点儿。

    哀莫大于心死,大哀无声。

    十二月十五日,康熙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

    所见之处,物是人非。

    思及之后,他再无长辈在世,康熙悲不自胜,终于将之前流不出的眼泪,痛快的哭了出来。

    礼官还未开始读祭文,他便已痛哭至失声。

    直至祭文读毕,仍抽泣不止。

    随后一直到来年正月初三,康熙帝都住在苍震门内,未回寝宫,为太后守孝。

    他自也不入后宫,宠幸妃嫔。

    除了少有的几个妃嫔,余下的,于他,终究只是打发闲暇的玩意儿。

    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再次上奏,称储位重大,未可移置如棋,力言胤礽仁孝,请复立为太子。

    康熙本就因为太后逝去而心中悲痛,又逢如此没眼色的上奏,面无表情的令人处斩朱天保。

    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

    康熙招诸位大臣共同商议。

    打是要打的,只是怎么打,谁领兵,领兵多少,仍需细究。

    康熙心中已有人选,但他不急于一时。由随大臣们商议。

    三月初三,皇太后过世出百日,丧事告毕。

    康熙谕:“今大事毕,十二阿哥著停止署理内务府总管事。”

    期间,因胤祹办事妥协,康熙十分满意,不止一次的夸奖赏赐他。

    未过几日,于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请安。

    康熙手书谕旨,予以驳斥。

    此时,和硕诚亲王胤祉,因受命开蒙养斋馆,身边聚集着一群学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