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6-《航海霸业之古帝国的崛起》


    第(2/3)页

    “巴西对于种植园的审批放得很开啊,很多都明显违背了我制定的政策。”

    “我也很少看到附近有大农庄,反倒是种植园不胜枚举。”

    两位陛下将目光投向巴达耶卡,后者连忙解释,“我们的农场都集中在亚松森附近,那里水系众多,土壤肥沃,沿河开辟出的农场,方便船只输送产品进出。而且亚松森也靠近拉普拉塔省的防区,我们也常年派驻部队在那里,一是防御土著,二是尽量扩大对印第安各部族的贸易往来。”

    塞拉弗点了点头,“看来科尔特斯也意识到经济渗透的重要性。我的探险队有一处大本营就设在亚松森,经常提起与各部族交易的事情,不过他们却没有说那里已开辟了不少大农场。”

    “原本各个农场都很缺人,开展不下去,对外交往也少,所以不是很有名。当时管理者们非常犯愁。后来渔政处主动向一处大农场提出的建议,联合推行米塔制贷款,农场只需提供部分资金,而人员却补缺良多。其他农场见此赶紧跟风,不过并非都是米塔,还有大量短期工,甚至最短有按半天计薪的,待遇不错、结算灵活,印第安人都愿意在闲暇时来农场帮工。久而久之,印第安部落在往亚松森进行贸易时,都会带上大批族人,看上去像去打仗一样,拿着梭矛、背着弓箭,到了农场武器一放,才知道是来参加米塔的。”

    索尼娅闻言,不禁掩嘴轻笑起来。塞拉弗的脑海里也能呈现出那种画面,同样觉得很好笑,“那劳力问题解决了,其他方面呢?”

    “其他的方面都没问题,牲畜多得很,随时都有商队送来;工具更不愁,里约的市场那些铁制农具批发商多如牛毛,都是上等的‘范思坦尼铁’。大农场还推广两牛、两马同作的重型挽犁,耕地又快又深,锯木场也大量开在旁边,不分昼夜整天开辟土地……这些农场大部分都有国家股份,各方面控制得很严,主要是怕那些私人大股东违反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或使用奴隶,因此每季度都有相关的监审、稽查;但同时他们得到了许多私人农场得不到的东西,例如由政府营建的军事栅栏,塞拉弗想起了在巴西经营2个大农场、11处橡胶园和1处烟草种植园的大商人,罗斯恰尔斯男爵。这位的农场主要生产土豆。他的农场共拥有近12万公顷的土地,年产土豆约100万吨。他并不十分注重供应本省或相邻省份的市场,因为那卖不出去。凭着他在王国上层的人脉,他早早就签订了一揽子外贸协议,将大部分的产品卖给了国家。

    这些土豆当然是战略储备,也好增加王国在欧的发言权,不光是罗斯恰尔斯的农场,还有许许多多农场都有着明里暗里收到的指标。销售价格和欧洲比起来的确是低到吐血,但没人希望千里迢迢开着上百艘船,动用无数人力,冒着倾覆的风险,将这些食物运到缺粮地区去高价销售的!

    即使有,也是小批量、超高价,这样才能当得起“蔬菜新品”、“王者餐点”的响亮名声。

    塞拉弗原定计划中应当去参观一下位于奥姆维斯保护区边缘的国家级保护单位,第22水泥厂,不过在塞古特耽误了那么久,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做,便只能取消了行程。

    巴西的水泥生产已经初见规模,年产量达12万吨,不过王国对水泥的发售显得非常慎重,除了本国营建范畴之外,对外销售向来采取政府发牌的办法。艾美拉宫对水泥的所有涉外的商业合同进行审核,每年挑选出一定数量进行发牌销售,包括一些政府援外的项目,都严格审批。这大大增加了水泥外销的难度,使得这一可以获利巨大的产品实际并没有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奇货可居,水泥才会成为战略物资。当然,在合适的时候推广出去,卖个好价钱,也是塞拉弗期望的目标。只是有两个难点,第一,水泥容易受潮,影响质量,而王国向欧洲倾销货物不可能离开海路;第二,水泥大规模大批量的使用,光靠船舶贸易无法满足,而该项技术难点并不多,原料更好找,适宜在欧洲直接建厂。而因为没有大陆上可靠的立足点科西嘉除外,塞拉弗故而没有将水泥列入可倾销商品名录之中。

    吃过简单的晚餐,国王和王后便登上了一辆Q602/tr,前往一个叫做拉莫斯的小镇。

    Q608马车实在是太昂贵、太稀少,那种彰显王家风范的车辆整个总督领都没有一双马牵引的旅行专用马车,已经足够舒适了,那些跟随骑马的战士才叫辛苦,还是赶夜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