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委婉劝谏-《我欲扬明》


    第(2/3)页

    这是众人都心知肚明之事——织田信长离开京都只是一天时间,浅井氏的使者就已经拍马追上他们,奉还了誓书,说明他们早已做出了决断,并且随时监视着织田氏的一举一动。封锁通道、堵截织田氏君臣的命令不用说早已下达给了沿途大小城池,甚至,浅井久政和浅井长政父子二人已经在小谷城点齐了兵马,即将衔尾追击,一定要取下织田信长的首级……

    但是,松平家康没有正面回答织田信长的质问,而是淡淡地说道:“不是会不会,而是值不值得这么做。孟子有云,‘自反而不缩,虽万千人吾往矣’,意思是说君子之人临大事而不‘乱’,先反躬自问,若是大义的确在我,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也毫不畏惧地勇往直前。当然了,在下这么说,并不是说信长公您就失却了大义,眼下恰恰相反,不但是信长公您,甚至还有朝仓、浅井、细川诸人,都认定大义在我,互不相让,又没有人居中调停,于是乎就发生了误会。因误会而起冲突,这样的争斗,无论胜败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松平家康自幼与织田信长‘交’往,深知他的脾气禀‘性’最是执拗顽固,生‘性’又桀骜不驯、好勇斗狠,倘若象明智光秀那样一味言说当前局势有多么多么的危险,一定会‘激’起他的好胜之心,也就不顾敌强我弱,非要和近江浅井氏一决胜负。只有轻描淡写地将这场争斗定位为“误会”,才有可能说服织田信长放弃那样危险的想法……

    果然,织田信长皱起了眉头:“误会?你说这是一场误会?”

    松平家康微微一笑:“他们指责信长公您勾结异族,胁迫义辉殿下将幕府左兵卫督的要职封授给你。可你却恰恰相反,不但自己未曾向幕府求取要职,反而在义辉殿下一再恳请之下仍坚辞不受,离京辞谢。这不是误会,又是什么?”

    织田信长仍负气地说道:“好吧,就算你说的对,这的确是一场误会。可是,他们已经决意与我为敌,并且浅井久政、长政父子二人已经向我退还了誓书,大概此刻他们已经率领着兵士出了小谷城,前来讨伐我了。难道还要我派出使者,向他们解释此事?若是那样,岂不是让他们以为我织田信长怕了他们!”

    松平家康笑着说道:“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愚者自愚’。如果信长公执意与他们在此一决胜负,岂非让他们更加深了误会,亦使天下人将信长公视若与他们一样的无知之辈?”

    “这……”织田信长‘欲’言又止。

    松平家康说道:“刚才在下请教信长公,该如何看待您的‘女’婿备州守大人特意派人前来返还誓书一事,信长公言说那是他们只懂得小义之人的无知之举,家康深以为然。但是,家康还认为,即便如此,信长公亦不可与他们一般见识,而应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悲天悯人之佛心,暂且退避三舍,以示信长公之高远心志及非凡器宇。”

    “退避三舍?”织田信长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的冷笑:“虽然我年幼之时没有好好跟着爷爷(指平手政秀,作者注)学习汉学,却曾到过明国,尽管不象你那样专心在明国国子监读书,明国典故也听说了不少。退避三舍是因为晋文公欠着对方恩情,我难道欠他浅井氏父子的恩情吗?为了向他父子二人表示我们尾张织田氏愿意与浅井氏结盟的诚意,我将自己的养‘女’、只有七岁的阿雪嫁到了小谷城,他们还想要我怎么样?!”

    松平家康说道:“信长公当然不欠浅井氏的恩情。可是,请信长公恕在下直言,义辉殿下却欠着浅井氏的恩情。如果信长公与浅井氏相互争斗,岂不陷义辉殿下于左右为难之境地?这可不是信长公这样的忠义之士所该为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