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公卿乞丐-《我欲扬明》


    第(2/3)页

    老仆带着汪直等人来到客厅‘门’外,说道:“请稍候。”然后躬身告退了。

    有人忍不住说道:“快看,屋顶上还有亮光呢!”

    其实,众人一进来就看到了屋里反倒比走廊上要亮许多,不过,那不是普通的亮光,而是屋顶上破了好几个大‘洞’,月光从那里透了进来。

    片刻之后,那位老仆又走了过来,说道:“我家大人已经上座,请松川先生过去相见,其他人就在这里等候吧!”

    听完老仆的话,众人都不禁恼怒了:这些该死的倭国鸟公卿!都已经穷成这个鸟样了,却还要摆什么臭架子,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其实,他们来到倭国五年了,自然知道,倭国原本还有一些田地是公田(注:镰仓幕府建立之后,自称“武家”,把朝廷和天皇称为“公家”,归朝廷和天皇所有的庄园就称作“公田”。),以前还能收到一点赋税,勉强维持皇宫的开支,倘若有点节余,就给公卿大臣们发上一点俸禄。可是,这些年来,公田都被各国的大名、领主和地方豪强霸占了去,朝廷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各国大名、领主为了求取官职而献上的钱财。可是,朝廷所授予的官职毫无实质意义,只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热心求取官职的大名、领主也就少之又少,天皇和后妃的生活都十分困难。据说以前曾经有位天皇穷得要靠卖字画为生,过年都吃不上一顿年糕。象山科卿这样的公卿,就更加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因此,大家都对他们还是如此讲规矩、摆架子大为不满!

    汪直明白,这些公卿们宁可饿死,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微微一笑,指着郭江洪说道:“这位贵客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还请让他与在下一同去见山科卿大人。”

    那位老仆在山科卿的家里伺候了一辈子,见过不少人前来通过自家主人向天皇敬献贡品以求取官职,便以为汪直所说的那位远客也是如此,不禁好奇地看了郭江洪一眼,但他不敢擅自作主.Οm,又去请示了主人,然后才请汪直和郭江洪进去。

    年过六旬、须发皆白的山科卿果然端坐在客厅中央的‘床’榻之上,身旁点了一盏小油灯,夜风从屋顶的破‘洞’中灌进来,昏暗的灯光微微摇摆,使整个屋子里显得异常‘阴’森诡异,不象是一位公卿之家,倒象是偏远山野中的义庄一样。

    见到汪直和郭江洪两人进来,山科卿说道:“原来是松川先生啊!听说你前段时间去堺港了,欢迎你回到京都。”

    汪直心里明白,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倭国,商人的地位都很低,尤其是山科卿这样的公卿贵族,更是鄙夷商人,他能称呼自己一声“先生”,小半原因是因为自己是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殿下的御家人、幕府管领细川信元的家臣,也有武士的身份;大半原因是自己曾经给他送过钱财,虽说数额当然不能和自己送给幕府足利义辉以及细川信元两人的相比,但对山科卿这样的空架子公卿来说,却是一笔“巨款”。因此,他伏身在地,行了个大礼,说道:“多谢大人记挂。前段时间京都不太太平,在下就跟着各座商人去了堺港。眼下想回来看看,第一个就来拜访大人。”

    山科卿叹道:“不只是前段时间,眼下京都也还是不算太平啊!平安京、平安京,这么长时间了,又何尝平安过?”

    汪直也跟着叹道:“大人说的不错。听说这些年里,许多公卿贵族大人们都纷纷迁出了京都,倒是大人您,还一直守着陛下以尽臣节!”

    汪直这句话倒不是为了讨好山科卿,才故意这么说。自从朝廷再也发不出俸禄之后,许多公卿贵族活不下去,纷纷离开京都,去投靠某国的大名、领主。他们的地位,跟那些大名、领主‘花’钱向朝廷求取到的官职一样,也只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说是贵客,其实不过是陪着吃酒聊天、鞫蹴**壶的清客,甚至可以说是顶着公卿贵族的头衔的乞丐而已。只有少数人仍留在京都,隔三差五进宫觐见天皇,替天皇处理一些俗务。山科卿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汪直尽管看不惯他的迂腐,却也不能不佩服这个老家伙的风骨……

    汪直还在心中感慨,就听到山科卿说道:“对了,松川先生,老朽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先生可否给老朽一点薄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