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无良儒生-《我欲扬明》


    第(3/3)页

    张居正揶揄道:“你还当真有秀才功名?那我问你,何以把元刻大字本说成是宋版?再者,即便是宋版的《韩昌黎集》,坊间售价也不过十两银子,更不用说黄山谷批点过的珍本决然不在你的手中!”

    旁边围观的一位闲汉高声笑道:“吴秀才,这回装神‘弄’鬼撞到真正懂行的人了吧!还好这位先生没有当面拆穿你,还不快快拿了银子回家去,再莫要拿到赌场三把两把输个‘精’光,却要你老婆半掩‘门’子(注:暗娼)替你养老娘!”

    那位儒生被人揭穿了老底,不胜羞愤,可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挤出人群,匆匆逃走了。

    在张居正揭穿那位儒生的假把戏之时,海瑞一直在发怔,直到那位儒生走了之后,他才回过神来,问道:“叔大兄,这是怎么回事?”

    高拱已然明白了过来,苦笑道:“刚峰兄,你方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没想到却帮了一个骗子啊!”

    张居正接过话头,说道:“他的书根本不是什么黄山谷批点过的宋版,只是普通的元刻大字本。黄山谷批点过的宋版《韩昌黎集》如今在吾师华亭徐公(注:指徐阶。)手中,因黄山谷不但诗文冠绝一时,于书法一途更是‘精’深,与苏(苏轼)、米(米芾)、蔡(蔡襄)并称宋四家,愚弟对他心仪已久,还曾向吾师借来赏析把玩过多日。那人竟说自己那套书是黄山谷批点过的,分明是信口雌黄,故意讹人钱财!”

    海瑞越发怔住了,喃喃地说:“怎会这样?他……他分明是个秀才,怎能做出这等辱没斯文之事……”

    高拱没好气地抢白道:“事情差不多都真相大白了,你怎地还是不肯相信?依我看,你全刚峰兄然还是当初在昆山知县任上的做派,升衙断案,全凭意气用事,民间官司到你的手上,不问是非曲直青红皂白,总是有钱人败诉吃亏。更不用说今日之事一方还是个读书人,若是撕扯到你海老爷的大堂之上,大概讼状还未看,你就先把**坐在了他一边!若都象你这样,我大明何需律法?《大明律》、《大诰》三编亦可一火焚去了!”

    说着说着,高拱又想起来海瑞还要上疏非议朝廷在南洋和倭国用兵一事,越发来气了,继续说道:“你刚峰兄自幼受教于孔孟,于程朱理学浸多年,可你知道不知道,朱夫子(注:朱熹)主持岳麓书院之时,曾为受教之人留下一幅楹联,只有四个大字,是为‘实事求是’,至今仍高悬于岳麓书院讲堂之上!世间许多事情,并非表象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听到高拱的口气越说越严厉,**了指责的意思,张居正担心海瑞下不来台,又犯了执拗脾气,和高拱在大街上争辩起来,忙cha话进来打圆场说:“肃卿兄,言重了,言重了!譬如今日之事,六十两纹银,在那位轿中之人不过是九牛一‘毛’;在那位无良儒生,却能避免老母饿殍、妻子受辱。更何况,那位无良儒生若能因此幡然悔悟,也算是那位轿中之人做了一点善事……”

    海瑞却似乎没有听到高拱和张居正再说些什么,望着那位儒生消失的街市口,痛心疾首地喃喃自语:“他毕竟是个读书人,怎能做出这等下作之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