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谋私难成-《我欲扬明》
第(2/3)页
罗龙文笑道:“明山兄如今已受天恩特赐,许以镇抚司千户之职,是为皇家亲卫,即便是戚继光戚军‘门’、汪宗涵汪军‘门’,都不敢等闲视之。罗某不过是个掌管文书案牍诸事的经历官,怎敢当得‘提携’二字?不过呢……”
罗龙文停顿了一下,端起桌上的茶碗呷了一口,这才继续说道:“既然是同乡,有道是‘亲不亲,一乡人’,明山兄有用得到罗某之处,罗某万不能推却。譬如今日一战,全赖明山兄指挥若定,船队诸多弟兄效死用命,遂有王师扬威异域,夷狄望风披靡,外番俯首请降之大胜,罗某是一定要据实上奏朝廷的。”
尽管自己如今已经算是朝廷命官,又是汪军‘门’选定的一军主将,可以单独领衔上报战况,但是,自己表功,哪有罗龙文上奏更令人信服?徐海不胜感‘激’,说道:“多谢定生兄高情厚谊,有定生兄生‘花’妙笔,朝廷一定不会轻视今日古里一战,若能请下恩旨抚恤,徐某也算是对得起今日战死的那三名弟兄了!”
罗龙文叹道:“咱们自家兄弟在此说话,并无‘乱’耳之人,我就不妨畅所‘欲’言。要说朝廷恩恤,自有定例,虽说当今圣上已经加增数倍,拢共算下来仍不过三五十两银子,又能够弟兄们家眷子‘女’几年活命之需……”
徐海大概没有想到罗龙文这位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也会在‘私’底下非议朝政,不由得为之一怔,问道:“定生兄的意思是……”
罗龙文说:“若照我说嘛,那些财物原本是古里小王送给你明山兄的,算不上国帑民财,亦非战中缴获所得,取之并不伤廉,不如拿来抚恤船队战殁或伤残弟兄,也算是你明山兄的江湖道义。”
“这……”
听到罗龙文说的如此恳切,徐海不禁有些犹豫了:定生兄说的不错,弟兄们常年随我漂泊海上,委实吃了许多苦头,身死国难,只得到那么一点抚恤,也确实有点少了……
见徐海犹豫不决,罗龙文又说道:“若是担心随船队同行的那些官兵眼红,亦可分上些许给各船管带并统兵将佐,一来他们就不好再说三道四,二来也定俯首听命于你明山兄,日后再遇战事,明山兄便能对他们如臂使指,更为家国社稷再立新功了!”
其实,罗龙文这么说,不外乎是想说服徐海‘私’吞这笔飞来横财,以他的身份和徐海对他的尊重,自然能分到大头。他的算盘打的不可谓不‘精’,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画蛇添足,提起那三艘暂时划归徐海指挥的大明战舰!
徐海心里一凛:那三艘战舰都隶属于东海舰队,舰上官兵都是戚继光戚军‘门’练出来的。而戚军‘门’治军之严,天下闻名。记得当初跟随戚军‘门’剿灭倭寇,陆战队有一位出身营团军的营长,只不过贪拿了一名倭寇随身带的一尊金佛,违犯了“一切缴获要‘交’公”这一皇上钦定的大明军中三大军规,便被戚军‘门’于军前***。军中诸多将领皆以此人屡立战功,曾斩敌首三十八级,也曾数次负伤为由,齐跪帅帐‘门’外为他求情,戚军‘门’仍不肯开恩。那三艘战舰上的官兵又岂肯跟自己手下的弟兄们一起‘私’分财物?
同时,徐海心中又泛起了一丝疑虑:罗大人出身东海舰队,也算是戚军‘门’麾下一员,怎会不懂军规胜铁、法不容情的道理?难道说,他一直不信任我这个昔日海寇诚心归顺朝廷,故意这样说来试探我?
想到这里,徐海忙说:“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定生兄,徐某及船队众位弟兄既已受朝廷招安,朝廷律法、军中铁律是万万不敢违抗的。这些财物,还是按照军规,上缴朝廷的好。至于战殁弟兄的抚恤,朝廷自有恩旨。他日弟兄的家人眷属若是当真日子过不下去了,徐某也断然不会坐视不管。”
罗龙文自认为自己拿照顾战殁弟兄家眷和江湖道义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定能够说服徐海,却万万没有想到,徐海一个海寇,不过是因缘巧合,受了朝廷招安,竟比两榜进士、科甲出身的官员还要恪守礼法规制,不由得为之一怔,深深地看了徐海一眼,说道:“明山兄,这是你的真心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