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世盛典-《我欲扬明》


    第(1/3)页

    皇上分明已经动了心,还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徐阶还能说出半个“不”字来扫皇上的兴吗?赶紧应道:“回皇上,天下一心都为的君父

    朱厚熜看着夏言,轻娥慢吟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接着,他又叹道:“如今我等君臣欢娱宴饮,唯独就少肃卿一人他还在万里之外的吕宋为国征战。不知那边,可有明月如许?这第一杯酒,朕想敬给肃卿和他麾下的大明勇士。夏阁老,张老公帅,请你二人代他们满饮此杯”

    朱厚熜这么说,一来是因为张茂身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禁军总司令,是为大明王朝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远征军扬威异域、大破夷人,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而夏言居中调度、转运军需粮秣,也是居功甚伟。不过,因南洋平夷之战尚未结束,不好现在就大肆封赏群臣,只能敬上一杯酒略表寸心;二来今rì鳌山灯会,朝中夏、严、徐三党的后起之秀高拱、严世蕃、张居正三人之中,张居正和严世蕃都得到了自己的夸赞,唯独他最为看重、也最为劳苦功高的高拱,却因远在吕宋而不能得到赏赐,借敬这一杯酒,也是抚慰夏言和高拱。不过,对他本人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能如此控制自己的情绪,也算是内敛修为又jīng进了几分……

    夏言是久在中枢、数度柄国之人,对皇上的两层用意看得很清楚,也不推辞,和张茂两人端起酒杯,一起谢过浩荡天恩之后,一饮而尽。

    又吃了几杯酒,朱厚熜问严嵩道:“严阁老,如此良宵美景,按规矩,翰林院的词臣们应该献诗上来.以记其盛是不是有这个规矩啊?”

    “皇上所言极是,词臣们想必早就准备好了。”

    严嵩说着,目视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徐阶,对他说:“皇上请你们作鳌山灯会的承制颂诗,你们想必都打好了腹稿,快快都把佳作献上。”

    徐阶知道今夜场面难得应付,故滴酒未沾,这时欠了欠身子,含笑说道:“承制颂诗确是鳌山灯会题中应有之义,臣等也已略作考虑准备献丑。但按规矩,辅才高八斗,应该开韵府敲金戛玉以启祥瑞;接下来是夏阁老一吐锦绣。你们鸿篇未制,臣等焉敢蹇足而先?”

    这是朝廷庆典活动的规矩;而且,张茂和夏言、徐阶等一帮王公大臣一起撺掇,严嵩情知推不过,便起身走到早就铺好纸墨的书案前,提起饱蘸浓墨的长锋羊毫,一边构思一边写了下来:

    “今夕何夕chūn灯明,

    太平天子踏月行。

    灯摇珠彩张华屋,

    月散瑶光满禁城。

    禁城迢迢通戚里,

    九衢万户灯光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