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千钧一发-《我欲扬明》
第(2/3)页
说着,他跌跌撞撞地奔过去,开始很着急地把堵在门口的箱笼货担往下搬。
那些商吃了一惊,几个人赶紧奔过去,横拖倒拽地把刘小二弄到一边去。可是刘小二却不肯离开,又是哭又是叫,又是苦苦哀求,那凄厉的声音在庭院上空久久回荡,听得人们都惨然地低下头去。
这时,从二门被攻破之后,停止了片刻的打砸声又突然在门外爆发了。那些商都吃惊地抬起头来,万分紧张地盯着三门——要知道,三门远不及二门结实;用来抵门的箱笼货担也不及桌椅那么耐撞,牙行的人用了不大会儿工夫就撞开了二门,这道三门能守多长时间,实在令人担忧……
一个年轻一点的商显然已经悲愤至极,一拳狠狠地砸在门扇上,咬牙切齿地说:“牙行的狗杂种,实在欺人太甚若是这一次轻饶了他们,往后我们浙江人就别想在这一方立足了跟他们拼了”
“对”几位年轻商跟着大喊道:“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他们不但这么说,还紧握手中的棍棒和扁担,站在了李老爸的身边,气冲冲地瞪着其他商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先前还在犹豫的人也不得不下定了决心,纷纷cāo起家伙自卫。
李老爸看见这种情形,就点点头,说:“既然大家情愿死守,那么好,听我号令
他刚要说下去,忽然想起了此刻的会馆之中,除了他们商之外,还有七位请来的儒生,便做了一个“等一等”的手势,然后回头去看,却看到了一副让他既觉得有些好笑,更觉得十分感动的画面——只见那位一直说个不停的相公,手里也cāo起了一根扁担;而跟随他同来的一位大人、三个孩童也分别拿起了随手找到的武器,只有两位青年儒生面sè有孝白,眼神却也在到处乱转,显然是要找寻可以拿来自卫的武器
原来,听闻牙行的人打上门来之后,朱厚熜情知一踌战已经不可避免。遇到这种情况,若是真正的嘉靖皇帝这样的天潢贵胄、龙子凤孙,大概只有两种反应,一是暴跳如雷;一是吓得瘫软在地上喊“救驾”。但是,眼下的朱厚熜是什么人?那可是刚学会走路就在胡同里跟小朋友玩过骑马打仗的游戏;上小学跟同班同学打架;到了中学,那可就是打出本班打向全校甚至跟着“兄弟”到其他学校“找过场子”了;一直到上了大学,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斯文人了,这才退出江湖,归隐书斋。因此,他深知在混战中保全自己才能消灭敌人的深刻道理,在第一时间就抓起了一根木棍。
与此同时,朱厚熜甚至还好整以暇地观察身边诸人的反应——高拱跟他一样,也cāo起了木棍,挡在了他的面前;张居正和李贽两人则显得有信乱而又不知所措,直至看到旁人cāo起棍棒之后,才想到要找一件自卫的武器,却已经被别人都抢走了,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搓着手,万分紧张地盯着房门。
士人儒生皆信奉“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圣贤教诲,更不用说是要跟牙行那些低贱的牙商和他们所收买的市井泼皮厮打,张居正和李贽的反应实属正常;而高拱却因为曾在军中任职,并率营团军参加过那场无比惨烈的京师保卫战,他本人虽不曾亲持尖锐、上阵杀敌,但受过那样的战火洗礼,自然要比寻常的士人儒生多一份胆气和镇静。不过,最令朱厚熜惊诧不已而又感慨万千的,却是德川家康和他那两位侍童的反应——几乎是在听到门外响起打砸声的第一时间,三人同时手伸向了腰间,似乎要拔刀。可是,一来他们年幼之时便被掠为人质,还没有举行过曰本男孩的礼,自然没有长辈赐给他们尚未开刃的武士刀;二来即便是当年用来练习刀术的木刀,也因为不合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被国子监的师长严禁佩带并予以没收,德川家康三人摸了个空。但是,这三位十岁左右的孩童仍没有慌乱,随即就很快地找到了木棍等物,甚至那位名叫“井七郎”的孝因为慢了一步,没有拿到棍棒,就随手抄起了一把硕大的茶壶,准备用来自卫……
门外撞击声一阵紧过一阵,局势已经万分危急,李老爸顾不得感动,甚至顾不得说几句气感激的话,快步走到正站在一旁的朱厚熜等人的跟前,躬身一个长揖,说:“列位相公,小人们的身家xìng命都系于这一场争斗,决意死守于此,与牙行的人周旋到底。但列位相公是局外人,犯不着与我们一道冒这个风险。鄙馆另有一道侧门,与隔壁的全晋会馆相通,请列位相公过去暂避。如此可好?”
朱厚熜摇摇头:“我既已说过,要帮你管一管这事,又焉能临事退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