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我欲扬明》


    第(2/3)页

    这个问题倒也生僻,但张居正本是江南人氏,又曾在临近扬州的苏州做过两年多的县令,对扬州的典故还算熟悉,当即应道:“回王先生,自有杜诗,二十四桥便有这两种说法,一种是真的有二十四座桥,分别是茶园桥、浊河桥、大明桥、九曲桥、作坊桥、上马桥、下马桥、洗马桥、阿师桥、南桥、周家桥、广济桥、新桥、小市桥、开明桥、顾家桥、太平桥、通明桥、利国桥、万岁桥、青园桥、驿桥、参佐桥,都在瘦西湖上,其中驿桥就在我们下榻的馆驿旁边。还有一种说法,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也在瘦西湖上,但桥名不叫‘二十四桥’,而是叫做吴家砖桥,因赵宋词人姜白石在他那首传诵天下、脍炙人口的《扬州慢》一词中有一句‘念桥边红药’,便有好事者将原名吴家砖桥改为红药桥。当今之世,赞同后一种说法的人居多,许多文人墨、闺眷女史不但时时去那红药桥上凭吊感怀,更有人在桥边专门修了一座园林,就取名叫听箫园。”

    听到张居正张口就报出一连串的桥名,朱厚熜就暗自佩服他的博闻强记,等他说完之后,忍不住出声赞叹道:“太岳不愧是江南秀士,博古通今,让愚兄不禁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啊不过,我问你,你赞同哪种说法?”

    “回王先生,我学生倒是觉得‘二十四桥’绝非一座桥。”

    “理由何在?”

    皇上如此不耻下问,张居正也就放开了,也不谦恭地言必称“回王先生”,笑着说道:“答案还在杜诗之中。下句是说‘玉人何处教吹箫’,若是只有一座桥,何必要用‘何处’一词?”

    “哈哈哈”朱厚熜开怀大笑起来:“太岳考证得有理若是只有一座桥,明月当空,在桥上吹箫的玉人一眼便能看见,哪里用得着四处去找?不过呢,既然好多人都认为‘二十四桥’就是那座红药桥,我们就先从那里而始,逛遍二十四座桥,看看有没有玉人在桥上为我们这些远来的过吹箫唱曲。”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镇抚司三太保高振东开口了:“请老爷恕罪,今晚只怕没有人会如此凑趣,给老爷吹箫助兴。”

    “哦?”朱厚熜诧异地问道:“这是为何?”

    高振东见皇上兴致颇高,有心要逗个乐子,便故意说道:“小的敢问老爷,可知道今rì是几号?”

    “呵呵,好你个高三,竟敢和我卖起关子来了。今rì不就是七月初七嘛……”

    才说到这里,朱厚熜猛然醒悟过来:“哈哈,真是巧了,我竟忘了今rì便是江南女儿节,都去放灯游玩了,难怪瘦西湖上难觅芳踪啊”

    原来,在朱厚熜原来的那个时空被人们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在大明朝叫盂兰节,是江南女子的节rì,是故又有“女儿节”之称。江南各地每到七夕这一天,不管是幸碧玉,还是富家千金,都要去河上放莲花灯。一些有钱人家的女眷,还会在晚上雇船游河。灯的多少,全凭各家财力,家景贫寒者,一盏两盏亦可;豪门富户,放灯少则千盏,多则数千乃至上万盏。一河之上,千朵万朵莲花灯顺流而下,是何等的美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