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民生之苦(一)-《我欲扬明》
第(3/3)页
朱厚熜看着赵鼎,叹道:“你倒真是应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那句话叭然你能坦言直认,回去之后以你们松江知府衙门的名义再出个告示,废除前令,这件违背朝廷重商恤商之国策的事情就一笔勾销了。”
赵鼎心中一直认为,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人,从来没有见到商人能反了天去,官府出面压jiān商,总比逼迫百姓贱卖田地好。但是,这邪怎能跟皇上说?他只能婉转地说:“回王先生,依微臣之愚见,前令可废,可是百姓便借贷不到粮食,如今赶插秧苗,到秋收还有好几个月时间,全靠朝廷发赈,委实不是一笔小数目,而赈灾的粮一旦断了,灾民没有了饭吃,或许会激起民变。”
朱厚熜说:“既然民间借贷行不通,那么,只能另想法子了。你那个同年、探花齐汉生,在苏州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不是挺好的嘛?你为何不在松江试行?”
听到皇上提起“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赵鼎很明显地犹豫了一下,这才问道:“微臣斗胆请问王先生,可曾看到应天巡抚衙门据此方略拿出的施行议案?”
朱厚熜坦率地说:“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每rì政务不知凡几,我也未必都能管得过来,如今又出巡在外,没有看到应天府的施行议案。”
赵鼎知道,国朝罢设宰相,将相权与皇权合二为一,由皇帝大权独揽,大小政务都需要皇帝圣裁决断,而皇帝jīng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大小庶务,事必躬亲。所以,即便皇上宵衣旰食、勤勉治政,也只能是抓大放小,确定在江南诸省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批准应天府“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归他拍板,至于应天府的具体施行议案,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过,他更清楚,比之高拱、张居正等人,自己毕竟还不是身在中枢、参与机务之人,皇上能把朝政运作的细微之处坦然告诉自己,让他颇为感动,就从袍袖之中拿出了两页笺纸,双手呈上:“省里已将议案发给我应天府遵照施行,微臣一直带在身上,请皇上过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