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毁家纾难-《我欲扬明》


    第(2/3)页

    见夫人已经觉察出自己在故做轻松,赵鼎知道自己若是刻意隐瞒,反而会让夫人更加担心,就说:“记得我跟你说过朝廷在江南推行改稻为桑的事吗?”

    “记得。你说是皇上的决策,是大谋略,只要顺利施行,江南商贸繁盛、民生富庶就指rì可待了。”

    赵鼎长叹一声:“说起来,我赵鼎真是枉负了天下才名,竟把事情想得这么简单书生之见,险些中了那些人的圈套,成为他们盘剥压榨百姓的帮凶”

    “这是怎么说?”赵黄氏疑惑地说:“难道皇上定下的国策还能有错?”

    赵鼎摇摇头:“皇上睿智天纵、爱民如子,定下的国策怎能有错?只是,商鞅立木行法,秦国立见富强;王安石推行新政,北宋却旋踵而亡再好的国策,也得有可靠的人去推行,才能行得通;否则就成了那些贪官污吏、豪强富户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弊政了”

    “你能把话给我说明白点吗?”

    “我问你,你知道我们家乡无锡那边的田是多少钱一亩吗?”

    赵黄氏轻笑一声:“你这话说的好生可笑。我怎么会知道这些?莫要取笑我们妇道人家少见识,你无锡赵家的赵公子不外放松江当这个劳什子的知府,只怕也不会知道。”

    赵鼎这才想起来,夫人和自己一样,都是出身豪富之家,自幼钟鸣鼎食,终rì想的都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从来不管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怎么会知道田价这样的俗事,便自嘲地一笑:“夫人责的是。若不是知府松江,我确实不曾知道这些。我们家乡无锡那边的田丰年是五十两银子一亩,歉年四十两。松江跟无锡差不多,甚或因为这里人多田少,田价比那边还高一些。”

    “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

    “这里的大户人家只愿意出八石一亩,最多十石一亩来买灾民的田了。如今虽说遇到天灾,米价涨了,十石米也最多折银二十两。”

    “低了这许多?”赵黄氏似乎明白了一点:“难道就因为遭了灾,百姓家就得把田都贱卖了?可这跟朝廷改稻为桑有什么关系?”

    赵鼎说:“我们家和你娘家都经营有绸缎行和布庄,乡下有桑田棉田,城里有丝绸棉布作坊,你应该知道,每亩桑田棉田的收益原本就要比稻田高出三成以上,皇上仁德天厚,又明发上谕,诏告天下,改种桑棉的稻田仍按稻田起课征税,那些豪强大户、不法商人就认准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就要把百姓的田都买了去,还想贱买。敲吴淞江发了端午汛,淹了松江的几个县,百姓遭了灾,他们不贷粮给灾民度荒,就为逼着百姓卖田活命。还说什么‘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赵黄氏疑惑地说:“他们贷不贷粮食有什么关系,朝廷不是要发赈救济灾民吗?”

    赵鼎沉默了。

    看出自己的夫君愁眉深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赵黄氏越发疑惑了:“说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