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商贾犒军-《我欲扬明》


    第(2/3)页

    严世蕃摘掉了头上的乌纱帽,将头俯在地上,说:“回皇上,正是罪臣本人

    朱厚熜吃了一惊:这个坏东西什么时候学会自我批评了?他深深地看了严世蕃一眼,突然笑了:“先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用的肯定是以退为进之法,想讨朕的赏罢了。说吧,又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朕?”

    皇上一眼就窥破了自己的心机,令严世蕃也为之惊惧,忙说:“回皇上,确实有件小小的喜事,可惜险些被罪臣给耽误了。rì前罪臣奉圣谕找大同诸位粮商商议购买军粮一事,诸位粮商纷纷表示仰赖皇上如天之仁,并得官军舍生忘死、御虏抗倭,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亦能安心货殖四方。今次朝廷举办军事演习,是为震慑群虏,确保边民和平安定,他们愿乐输若干钱粮,并筹办了若干牛羊猪鸡敬献朝廷,为皇上犒军之用,计有牛一百头、羊五百口、猪二百口、鸡一千只。臣思虑再三,不得不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这一番好意。”

    朱厚熜灵台一闪,顿时想起了宣府商人要请严世蕃帮忙办什么事情一事。俗话说,无利不起早,那些商人主动捐资犒军,不用说也是为了讨好自己,为他们rì后向朝廷提出要求做一铺垫。那么,他们到底要请严世蕃帮忙办什么事情呢?是否正是自己在心里思虑了好久的那件事?

    但他也不急于查问究竟,不动声sè地问道:“你既知他们是一番好意,为何却要谢绝?”

    严世蕃说:“回皇上,罪臣忧心这一番好意不能为朝臣士子所领会。国朝洪武初年,南京巨商沈万山奏请犒军,太祖高皇帝雷霆震怒,曰‘匹夫安敢犒天子师’,将沈万山流徙云南蛮荒之地。若是有人搬出这段掌故攻讦罪臣,罪臣便是百口莫辩。说心里话,罪臣获罪得咎不算什么,惟是罪臣蒙皇上浩荡天恩,简拔至御前行走,深恐言行不当,便会玷污皇上千秋圣名,则罪臣之罪,九死难赎……”

    朱厚熜佯怒道:“笑话你严世蕃是朕一直看好之人,难道不晓得祖宗成法合则守之,不合则改易之的道理?难道不知道朝廷如今的国策已由抑商变为恤商,鼓励工商业大力发展,又何必顾虑别人搬出祖宗成法、前朝掌故来说三道四?再者,禁军出京至大同,一路行来,各地乡绅名宿和士人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你们都说这是朕圣德巍巍所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士农工商,皆是我大明的子民。朕就不明白了,为何士绅膨可以如此,惟独工商之流却不可以?你谢绝了他们的这一番好意,岂不令他们心寒齿冷,更担心朝廷有意要改变恤商之国策?你畏惧人言,顾及自己的名声,却干扰了国策施行,这才是九死难赎的大罪”

    皇上一连串的质问砸下来,严世蕃觉得戏演够了,也摸清了皇上的心意,叩头说道:“回皇上,罪臣也有此顾虑,甚感左右为难,遂建议他们不必以自家的名义,而是将钱物捐到市舶司提督衙门,由市舶司提督衙门统管收齐之后敬献皇上犒军之用。”

    朱厚熜已听黄锦奏报过大同市舶司提督衙门发动商贾捐献钱粮犒军一事,却不知道是严世蕃的主意,便问道:“为何要这么办?”

    “回皇上,市舶司提督衙门是宫里的衙门,他们拿出钱粮犒军,等若皇上发内库库藏,三军将士更觉荣耀无比,势必愈能感怀浩荡天恩,矢志以身许国,忠勤王事,为皇上效死用命。”

    朱厚熜装出一副大感兴趣的样子,追问道:“花他们的钱,给朕的脸上贴金,他们可愿意?”

    “那些商贾深受皇恩却无以为报,心中早就羞愧不已。对罪臣这个建议无不欣然应命。昨rì市舶司提督衙门副使贺兰石来见罪臣,办理军粮交割一事,言谈之中提及大同诸商皆是踊跃投献,只短短两rì工夫,便收到银三万两、粮五千石,牛羊猪鸡等物也倍于当初粮商对罪臣所做出的承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