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刀下留人-《我欲扬明》


    第(3/3)页

    高呼战号的声浪渐渐平息下来之后,戚继光接着说道:“不错,‘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朗朗天音,言犹在耳,可是,军中第一rì相聚,就分了彼此,为了一点口舌之争便私相殴斗起来了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戚继光提高了声调:“弟兄们,我们身在行伍,当有战友之情、袍泽之谊,大明军歌所云‘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如此方能‘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倭寇为祸我大明海疆,已是远非一rì;沿海百姓身受倭乱之苦,已是苦不堪言,我军受命于天子,整军备武,誓要灭此朝食。当此大战即起、征伐海外之际,万事皆应以战事为先,自己一军之兄弟袍泽,纵然偶有失言,亦不能私相殴斗。自今rì而始,再有这等事情发生,所有参与之人定要斩首号令全军,以儆效尤”

    说着,他指着被旁人搀扶着的徐海:“今次就斩徐海一人,其他人等再有怨言,意yù挑拨军中袍泽之谊,坏我征伐剿倭之大业,一并斩之”

    啊?

    众人都是一愣:军棍都加倍的打了,怎么还要斩首示众?

    但是,在场诸人都是多年的行伍出身,谁都明白“为将之道,令行禁止,虽误亦行”的千古不变之至理;也都知道,在军中,将领的威严比明察秋毫要重要的多,要统御部众,必须树立起绝对的权威,只有号令严明、令出如山,才能指挥顺畅、如臂使指。所以,尽管都觉得徐海虽则有错,但罪不至死,却都不好出面为他求情。

    东海舰队的经历徐渭也在戚继光身旁,那身蓝sè文官官服在一群铠甲鲜明的武将中显得格外惹眼。其实,论品秩,他连进入帅帐叨陪末座都不够资格,但因他是军中唯一一位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又与曹闻道、钱文义是厩里的旧识,戚继光专门派人把他请来作陪。徐渭随南路巡防船队出海期间,曾得徐海颇多指点,此刻见徐海获罪,很想保全他的xìng命,见众位武将都不好出来说话,便从人群之后挤了出来,拱手说道:“军门,属下在军中掌管文书典籍,知道这个徐海曾多次与倭寇作战,斩首二十七级,确实有大功之人,斗胆恳请军门刀下留人……”

    戚继光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话:“徐经历,你在军中时rì也不算短了,可曾听过军中还有‘刀下留人’之事?”

    徐渭被噎住了,羞愧地说:“属下孟浪。惟是这个徐海尚有可用之处,恳请军门且留他一命,许其杀倭贼以报家国社稷……”

    戚继光一摆手:“徐经历不必说了,速将此人推出辕门,斩迄报来”

    听说那个徐海有斩首二十七级的军功,营团军、河南卫所军诸将及兵士都是一愣:依这样的军功,即便在营团军这样功勋卓著的军队,也至少能算上一号人物了,那个徐海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哨官,而且还因为私自跟人殴斗,被撤掉哨官之职,责打了二十军棍,还要处斩,戚军门治军之严,可见一斑啊

    那些与徐海等人发生争执并打架的营团军兵士更是羞愧不已:从徐海方才的言辞中可以听出,错处还以自己为多,如今只斩徐海一人,岂不显得戚军门处事不公,赏罚不明?这固然是一番好意,却有损戚军门在军中的威信。

    于是,在正副统领曹闻道、林健的带领下,众人一并跪地为徐海讨情,戚继光不允,直到漕军副指挥使李石也出面,说是赶海的人讲究个吉利,今rì又是东海舰队全军齐聚的大喜之rì,妄动斩刑只恐不吉,戚继光这才松了口。

    李石比戚继光品秩还高上半品,戚继光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死罪可恕,活罪难逃”,褫夺了徐海军功不说,还加罚二十军棍,三rì之后与营团军前军兵士一并行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