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明海军-《我欲扬明》


    第(2/3)页

    “话是不错,可也不能掉以轻心”戚继光说:“皇上也知道,我军船坚炮利,训练有素,论战力,那些游兵散勇、剽掠为生的倭寇根本不是我军的敌手,但皇上说了,这是我大明、乃至我泱泱中华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不可不慎,除了‘慎于初战’的上谕外,还赐给我军一句话,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殷切嘱托我东海舰队定要慎重对待,打出我大明的国威,打出我大明海军的军威”

    汪宗瀚感慨地说:“圣心深远啊养兵千rì,用在一时,我军上下定奋勇杀敌,不负皇上厚望”

    “不错”戚继光激动地说:“皇上对我军也是信心百倍,料定我军定能不辱使命,已提前赐下我军战号了”

    汪宗瀚惊喜地说:“哦,是吗?”

    “这便是我方才说的那件天大的喜事你且稍等片刻说着,戚继光起身,进了帅帐后面的寝帐,随即双手捧出一个覆盖着明黄绸缎的扁长盒子,恭恭敬敬地摆在帅案上,带着汪宗瀚和徐渭行叩拜大礼之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取出了一张条幅,缓缓地展了开来,八个苍劲古朴的隶书大字展现在汪宗瀚的面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条幅的下方,正钤着一方朱红sè的大印,看那印上的字,竟不是皇帝给藩王大臣题词赐墨时盖在条幅之上的“jīng一执中”四个字,而是专用于命将出师的诏书上的“皇帝行宝”这可是罕有的殊荣,皇上御极二十六年,很少为边军赐墨,而加盖“皇帝行宝”,只有此前平叛军徐州大捷之后的赐诗

    其实,以朱厚熜那笔臭字,怎敢随意给人题字赐墨?不过,内阁首辅严嵩却是国朝数一数二的大书法家,有他在,还用皇上亲自动笔吗?而且,象这种代帝题书的差事,是人臣难得的殊荣,严嵩自然很识抬举的乐此不疲。

    当然,让严嵩代笔可不只是朱厚熜为了藏拙,还有一层用意:要成立大明海军,可不只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六部和各省配合,都需要内阁协调,怎能撇开内阁?

    论说象这种关乎军制之大事,怎么也应该下令由名义上掌管全**令、军籍的五军都督府和实质上掌管全**政的兵部会商,至少也应该跟内阁分管兵部的次辅李chūn芳商议酌定,不该单单把严嵩这个首辅一人找来可是,朱厚熜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找严嵩。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无论是五军都督府硕果仅存的几位大都督太师英国公张茂、太师成国公朱至孝和少辅威远侯陈世昌,还是内阁次辅李chūn芳,都有那么一点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蒙古是中国最大的敌人,动不动就吟诵“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并勉励下属,整个就是“北伐派”的几大核心人物。至于兵部尚书曾铣就更不用说了,他自三边总督任上议复河套,得到了皇上的青睐,才得以调回京师任兵部左侍郎,其后更取代因鞑靼犯边被罢黜的丁大夔成为兵部尚书,更是做梦都想扬鞭塞上,犁庭扫穴。

    其实在明朝有他们这样的思想可不算什么缺点,简直就是最大的优点,但在朱厚熜看来,什么胡虏啊匈奴啊,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兄弟,迟早要跟我们坐在一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不听话打一顿可以,大可不必进行**消灭,更不能干吃人肉喝人血那样不人道且变态的事情。可是,让朱厚熜头痛的是,要想不被臣子们误认为是投降派,根本就不能给他们讲汉蒙团结,共建中华之类的话——不但不能讲,还要动不动地主动说两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类的话来激励,或者说是迎合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