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出人意料-《我欲扬明》


    第(2/3)页

    沉默了一会儿,朱厚熜才开口说:“严阁老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朕不认可也不行。其实朕也明白,你们都是忠臣,只不过是为人处世、事君行政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起来吧!”

    待严嵩起身之后,他又说:“不过,你既已有成见,为何不及时奏报于朕?若是朕想不到此节,岂不贻误国事?在这一点上,你便不如夏阁老那样能慷慨任事,敢为天下先。”

    严嵩躬身道:“回皇上,皇上睿智天纵,臣之才略万难及之于万一,臣能想到之事,皇上早已圣心决断,臣身为辅臣,只需遵旨执行,并于执行之中查缺补漏即可,不必以管窥之见亵渎圣听,干扰圣断,此其一;其二,海禁毕竟是太祖高皇帝所定之制,以今时今rì之情势,朝廷也不能即时便废弛海禁,给江南谋逆之乱臣贼子以攻讦朝廷、诽谤君父之口实;其三,即便江南叛贼不足为虑,如今鞑靼已屡次向朝廷求贡,依朝廷与之前约,迟不过今秋,便要应允与其开市,方彰显我朝重信守诺之上国之风。可户部库存的丝绸、棉帛、茶叶等物已不充裕,开通马市之后,一时也难以再筹措若干可供海市之需。故臣以为,此事宜缓不宜速,至多可在闽粤两省试行,待王师南定江南之后再议全面开放海禁方为上策。”

    又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朱厚熜再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责难于严嵩,便叹道:“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严阁老,就请你将在闽粤两省试行开放海禁之事拟出廷寄,由司礼监批红,着两省去办。”

    “臣遵旨。”

    “开海禁乃是关乎国朝财政之大事,由两省去办难免顾此失彼,朝廷当派一得力之人衔命南下主持大局。”朱厚熜说:“朕闻说你的门生鄢懋卿久任巡盐御史,常与商贾之流打交道,就以他为使如何?”

    严嵩闻言大震:“回皇上,钦使实掌国库之锁钥,其任何其之重。鄢懋卿才德两疏,且有贪墨之风评,难堪大用,臣以为万不可以之为使。”

    再次试探又得到了这个结果,朱厚熜已是见怪不惊,反问道:“那依你之见,以谁为使更为合适?”

    “回皇上,臣以为巡城御史兼营团军监军高拱可当此大任。”

    “哦?”朱厚熜说:“可还是你与朕说起过的细柳营非社稷之福的缘故?”

    “回皇上,臣虽仍有此虑,但万不敢拿国事做意气之争。”严嵩正sè说道:“臣举荐高拱,一因其人乃理学后进,重义轻利,且不近女sè,惟此等人方可为朝廷掌国库之锁钥;其二,江南叛乱,闽粤两省虽未附逆,但也不免有人心存异志,首鼠两端,高拱既有机敏通达之大才,又素怀忠义,且屡蒙圣恩,为国朝难得的忠能皆备之臣,可当大任;其三,高拱乃天子近臣,又是夏阁老的门生,闽粤两省官员多出于夏阁老门下,不看僧面看佛面,于情于理也不会掣他的肘,由他主持两省开海禁之事,于推行国策大有裨益。有此三点,臣以为,衔命南下,舍高拱不做第二人之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