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撤军条件-《我欲扬明》
第(3/3)页
朱厚熜一愣:“不赦之罪?严阁老何出此言?”
严嵩小心翼翼地说:“老臣未经请旨,便答应朝廷赏赐虏贼各部银二十万两,粮米十万石、布帛十万匹、,先于京城给付一半,剩余一半待虏贼退兵之后,在大同给付……”
朱厚熜闻言大惊,他料定严嵩不敢轻易答应鞑靼的领土述求,肯定是在议封赏和开互市等条件上磨不下来,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如今火已烧上了房,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可他没有想到严嵩竟然答应了这样的条件!
二十万两银子、十万石粮米和十万匹布帛,只是鞑靼《求贡书》上所提要求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能谈下这样的条件已实属不易,但关键不是多少银子多少布帛,而是那要命的十万石粮米!
说起来,十万石粮米在平时倒不算什么,中平之年还值不到十万两银子,但如今江南叛乱,朝廷的米粮仓南直隶、湖广等省已陷入叛军之手,要兴兵讨逆,要安置难民,都需要粮食,可京城被围困月余,粮食储备已经不多,能否支撑到打下江南并恢复生产还不得而知,怎能轻易将十万石粮食拱手送于他人?
此外,目前仍占据战争主动权的鞑靼为何急切要与明朝议和,还能乖乖地同意撤军,不就是因为军粮不济吗?在京城交付一半,就是五万石,可供鞑靼二十万大军一月之用,他们得到了粮食,会否背弃盟约,不但不撤军反而加强攻势,如果真的是那样,这一决策可就是蠢到家了的资敌之举!
严嵩这个jiān臣是不是跟他那个干儿子仇鸾一样暗中勾结鞑靼,卖国求荣?
可是,若是这样,当初薛林义、陈以勤他们谋反之时,他为什么不跟着一起举事,却要冒着杀身灭门之险,让儿子冒死出城给自己告密?
莫非跟江南叛乱的那帮藩王、勋贵一样,是因为内部分赃不均,严嵩才不愿跟薛林义、陈以勤等人合谋,反而出卖了他们,而俺答出的价码高,他就动了心?
我这个皇帝,成了他手中待价而沽的奇货了!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