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深入虎穴(一)-《我欲扬明》


    第(2/3)页

    曾望这才明白过来,忙说道:“严阁老不必为末将之事挂心今rì来时,高大人、俞将军便吩咐末将一切皆听从阁老吩咐,不得与虏贼口角争斗。为了以防暴露身份,还令末将及众位弟兄换上了御林军的腰牌,请严阁老验看。”说着,他自腰间摘下一块腰牌,双手呈给严嵩。

    严嵩接过曾望的腰牌扫了一眼便抛还给他,拈着胡须笑道:“原来高大人、俞将军早有准备,倒是本辅多虑了。”心里却说,原来高拱俞大猷也舍不得折损了军中一员大将,已早早做了准备,倒是我白白担心了一场;不过,高、俞二人虽说年岁不大,却处事稳重,心细如发,难怪皇上会对他们青眼有加,不次拔擢至那样重要的职位!

    这个时候,自鞑靼大营奔出一队人马,手擎着火把,朝着他们疾驰而来。曾望面sè大变,将腰牌胡乱塞入怀中,一挥手,身边众位将士一齐抽出了腰刀,将严嵩紧紧地护卫在了中间。

    鞑靼来人奔到距离明军十丈之遥便勒住了马,一骑率先出队,“来者可是大明使者吗?我家大汗派二殿下前来迎接天朝贵使。”听他汉语说的甚是流畅,想必是鞑靼军中的通事。

    严嵩微微一笑:“俺答虽不曾亲来,却派了自己的儿子,也算是表露了求贡的诚意了。”说着,他冲曾望点点头。曾望一摆手,众位将士立即还刀入鞘,他这才跃马上前,答道:“正是我大明宣慰大使,内阁学士、礼部尚书严嵩严大人,请二殿下上前拜见。”

    这两rì双方虽然没有正式遣使谈判,但往来书信却不少,早已议定了会谈的有关事宜。为了试探对方的诚意,明朝虽然同意派人亲往鞑靼大营“宣慰招抚”,但借口有“上国钦使等若下国之君”的古礼,坚持让鞑靼酋首俺答出营迎接。俺答虽不计较什么“宣慰招抚”不“宣慰招抚”,但还是拉不下面子自己亲身前来,改以随军出征的二儿子黄台吉出迎。双方各有苦衷,也就都没有在礼仪这样的枝节问题上多纠缠。

    对面鞑靼来人从中间分出一条通道,两边高擎的火把映照下,一位衣甲鲜明的年轻人缓缓策马出列,走到双方中间的位置停了下来,单手抚胸低头行礼,道:“黄台吉出迎来迟,还请严阁老恕罪。”

    对面那位俺答的二王子汉语也说的十分流利,言辞也颇为得体,令曾望等人心中不禁啧啧称奇。严嵩却不言声,解下身上大氅随手扔给身后的兵士,也策马上前,走到距离黄台吉一个马身的地方停了下来,拱手道:“久闻二殿下少年英雄,今rì得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

    黄台吉忙说:“严阁老不辞辛劳,屈尊亲往鄙营议和,鄙部感激不尽。请严阁老随小子前往鄙营。”

    严嵩拱拱手:“二殿下请。”

    两队人马合在一处,向鞑靼中军大营走去。为了各自的尊严,谁也不愿意把求和的心意表露的太过迫切,马蹄起起落落,缓缓走在那片曾痛饮过双方无数将士鲜血的土地上。

    曾望等人紧紧地跟在严嵩的身后。他们都是百战余生之人,早已看透了生死,也自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任何敌人,但四周全是昔rì见面就拼个你死我活的鞑子,如今却如影随形地走在一起,所有人的心里也不免捏了一把汗,一直按在腰刀刀柄上的手不禁又紧了几分,呼吸也在不知不觉中粗重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