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非粮不战-《我欲扬明》


    第(2/3)页

    吵闹声再一次差点掀开了帅帐的顶幕,不过这一次是那些主和派自己吵了起来——为了进贡的数额,在这个问题上,各部族首领不但充分发扬了mín zhǔ,还多多少少体现出了蒙古人的仗义、豪爽,每当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数额被提出来之时,总会有人跳出来反驳,言辞确凿地说据他了解,明朝一年的赋税才有多少多少,这样的数额他们是绝对拿不出来的……

    在贡品的分配比例上,各部族的意见倒是出奇的一致:以出兵多少分配谁也不敢提不论大小*平均分配的建议——此次进兵,俺答部出动了十五万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只要他们不起独吞之心,其他部族就算是万幸了,哪里还敢打别的主意!

    俺答一边听着那些主和派部族酋长的争执,一边在心里冷笑:想得倒是挺美,可是,明朝那个嘉靖皇帝既然在大军刚刚抵达běi jīng城下之时,便以“你要战,便作战”六个字强硬拒绝了自己求和之议,如今两军厮杀近月,死伤军卒无数之后,又怎会同意议和进贡?最现实的最理想的大概也就是答应入贡通市吧。

    想到这里,俺答轻咳一声,待众人的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之后,缓缓地说:“各位……”

    东暖阁里,朱厚熜兴奋地问:“这么说,元敬已经得手了?”

    高拱也是喜不自胜,躬身答道:“回皇上,微臣也认为戚继光定不辱使命。”

    “真是天佑我大明啊!”朱厚熜感慨地说:“文有高拱,武有俞大猷、戚继光,你三人可谓擎天之柱,少说可保我大明三十年社稷无忧!”

    高拱吓了一大跳,赶紧跪下:“微臣当不得皇上如此赞誉……”

    “朕说这话是有点失之过早,不过你也不必如此惶恐,今rì当不得,只要多加历练,rì后也就当得了。”朱厚熜又问:“你可知道元敬可有事?”

    “回皇上,微臣也不知道。”高拱见皇上眼中露出了焦虑的神光,忙又说道:“不过,俞大猷告诉微臣,我营团军骑营出击与撤离的时机把握的相当jīng准,攻如猛虎下山,退若蛟龙入海,指挥如此得当,非戚继光莫属。”

    朱厚熜放下心来,笑道:“呵呵,你这营团军监军虽有自吹自擂之嫌,却也有吹嘘的本钱。说起来,未发一矢,未折一卒,便解了德胜门之危,将十数万蒙古铁骑耍得团团转,元敬已尽得游击战之jīng髓了!”他意犹未尽地说:“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元敬仅此一役,便可跻身名将之列!可惜啊,这世上真正识货之人终是不多,rì后人们说起今rì德胜门下的战斗,都会提起宋子端钱文义两位将军指挥兵士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没有几个人能想到真正扭转乾坤者,却是那未发一矢的戚继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