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无粟不守(一)-《我欲扬明》


    第(2/3)页

    面对皇上质疑的目光,严嵩侃侃而谈:鞑靼军挥师犯边及大同叛乱之初,户部为了尽快处理通州军粮库的军储,给在京文武官员和军士预支了半年俸禄和粮饷,自八月份至今才过了三个月,官员家中存粮还有不少。不若令他们捐献一月禄米,他匡算了一下,以京城二万官吏月给俸禄三石计,仅此一项,就能得到六万石左右的存粮,可资三十万军士一月之用……

    朱厚熜闻言心里一喜,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便问还跪在地上的户部侍郎关鹏:“户部可是这个意思?”

    关鹏偷偷看看面如止水的严嵩,叩头答道:“回皇上,是这个意思,但严阁老说的更透彻。”

    朱厚熜点点头:“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能想到这些,于昨rì就拟上条陈,足见你能上体国难君忧,勤勉任事。你户部马部堂是朕一直倚重之人,朕还担心他如今因伤缺任,户部的差使便会乱了,看来有你这个侍郎在,朕倒是杞人忧天了。起来吧!你署理户部,rì后少不得要经常于御前议事,且要放开些个,更要学你户部马部堂,只要利于国家社稷,该争就争,该吵便吵,朕也不会加罪于你!”

    关鹏重重一个头磕在地上:“微臣谢皇上隆恩。”

    “朕的话还没有说完,不必忙着谢恩。”朱厚熜说:“上体国难君忧是要的,但官忧民困也不能不讲,严阁老关于民众敬献谷草只鼓励不摊派的建议就深契朕的心意,不过还有一些人你们都有所忽略:京城吃皇粮领朝廷俸禄的官吏虽说有近两万人,但大部分都是未入流的吏员,月领禄米不过一石两石,还要养家糊口,你让他们一人捐出一月禄米,那一个月里让他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么?”

    严嵩抢着回答道:“仁德天厚无过吾皇!微臣以为如今只是救急救难,待鞑靼虏贼败退之后,便可恢复漕运,到时江南各地大量粮米解送京师,皇上再予以补发便是。”

    朱厚熜沉吟着说:“如此倒也可行。今年江南诸省的夏赋尚未解送京师,再加上秋赋,各地官仓之中粮米怕是已堆积如山了。这段rì子京城官吏军士同担国难,也着实辛苦,待鞑靼退兵之后,不但予以补发,还可恩赏两月禄米以咨奖励。”

    严嵩说:“微臣代百官谢皇上如天之仁。微臣还有下情奏陈皇上,昨rì翟阁老看过户部条陈之后,与微臣商议,各部衙低级官员与胥吏不必拘泥一月为限,但凭各人实情,但朝廷三品以上大员每人当捐出两月禄米以为国用,慰其忠君体国之心。”

    朱厚熜问道:“一下子拿出两月禄米,他们可能愿意?”

    “既食君禄,自当与国同体,且位居三品,更应分君之忧。”严嵩说:“为督率百官尽快筹办军需粮秣,翟阁老还提议内阁辅臣带头认捐,每人捐出二百石禄米。”

    “二百石禄米?”朱厚熜微微摇头:“你们这些一品大员每月俸禄也不过七、八十石,又有百十口子人要养活,一下子拿出近三月的禄米,如何使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