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乍寒还暖-《我欲扬明》


    第(2/3)页

    严嵩的举动提醒了那些表面上平静如常,其实心里早就波澜大起的六部九卿,他们虽说不知道皇上昨晚关于调整内阁班子的圣谕,却知道既然内阁除夏言之外的两位阁老都有意挽留夏言,自己跟着表态不用花任何本钱,若是再犹豫不决,可就是将首辅夏言和整个内阁得罪到了死处,便都跪了下来,齐声说:“恳请皇上同意内阁之议,责成夏言收回所请,留任内阁!”

    朝廷重臣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让朱厚熜心中的寒意更浓了几分,看看身旁的吕芳眼中也闪现出一丝忧郁的神情,便将原本还想挽留夏言的那点犹豫全部打消了,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叫了一声:“夏阁老

    “臣在。”

    朱厚熜说:“你尽心国事,竭力王命,致此劳瘁,此番又遭逆贼殴打恐吓,朕不忍心强留你带伤服劳,然致仕回乡却无必要,朝廷与朕旦夕也离不开你这样的社稷重臣、国之干城,不妨在京休养调理,内阁之事可委于次辅翟阁老与其他阁员办理。”

    夏言磕下头去:“君父有命,臣子固不敢辞。怎奈罪臣樗蒲之才,难当大用,事主不效匡扶之力,用事难收社稷之功,尸位素餐只会怠政误国,上负圣心,下愧臣民……”

    朱厚熜不由分说地打断了他的话:“朕为天下留卿,卿不必再辞。”

    见皇上已经流露出不耐烦的意思,夏言也不敢再行推辞,便说:“微臣谢皇上恩典。微臣还有事要奏请皇上恩准,礼部两位堂官尚书高仪与侍郎杨慎均已殒身国难,部衙长官佐贰皆已出缺,恐耽误为各位殉国忠臣议定追谥一事。武英殿大学士严嵩德高望重,才具超凡,又曾执掌礼部多年,通晓部务,微臣以为可由其复任礼部尚书。”

    荐拔部院大臣该由内阁会同吏部商议酌定之后上呈御前由皇上裁决,但严嵩当初与夏言一样,都是以礼部尚书入阁拜相,后被皇上斥退出阁之后,虽由礼部侍郎高仪先署理部事,继而接了尚书大印,却也未曾下旨免除其礼部尚书之职,也就是说还为他保留了礼部尚书与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虚衔,在部衙堂官缺任的情况下,以虚衔改任实职自然要优先递补。因此,翟銮、李chūn芳两位阁老以及六部九卿尽管不明白夏言为何突然又与严嵩化干戈为玉帛,力主皇上重新启用严嵩,但想到方才严嵩率先表态恳请皇上夏言留任首辅的举动,也就都释然不语。

    夏言略微停顿了一下,又说:“此外,内阁事体繁杂,时下京城大乱初定,城外战事正酣,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内阁其责尤为重大,但阁员高仪殉国、徐阶因伤不能理事,微臣又实在是病体难支,内阁的担子便全压在翟銮、李chūn芳两位阁员头上,一则职责也过于重,二恐两位阁员忙不择事,难以及时处置,贻误政事。故微臣建议于朝臣之中遴选贤能之士补入内阁。”

    这又是要继续演戏了,朱厚熜便装做想了一想,然后微微点头,说:“夏阁老言之有理,我大明五府、六部及各衙,还有两京一十三省一应政务都要报经内阁处置,两位阁员也太辛苦了,确需增补一二能臣协理朝政。不知夏阁老心中可有合适人选否?”

    大部分朝臣不明白个中原委,只觉得夏言如今虽说是“官因老病休”,圣眷却未减半分,增补阁臣也还是要由他这个首辅说了算,心中着实羡慕不已。夏言却心领神会,躬身说道:“依朝廷规制,该由内阁及六部九卿等朝廷重臣廷推公议,诠选三名贤能之臣,密折呈送御前由皇上定夺……”说到这里,见皇上面sè凝重,似乎不悦,便加快了语速:“所谓事急从权,时下国难当头,变在俄顷,增补内阁阁员辅佐皇上处理政务之事更是刻不容缓,故微臣斗胆破一破常例,推举新任礼部尚书严嵩入文渊阁参与机枢政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