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大获全胜-《我欲扬明》


    第(2/3)页

    三人怎么敢接受如此之高的评价,赶紧推辞说:“臣等不过略尽人臣本分而已,皇上盛誉,愧不敢当。”

    朱厚熜感慨地说:“只这‘本分’二字,说来容易yù做却难!你等且先下去歇息,并传医官来为两位将军疗伤。高拱命人将杀俘敌军数目速速统计,与各将佐军功一并报来,朝廷自有恩赏。”

    俞大猷看了高拱一眼,高拱冲他微微点头,俞大猷便说:“此番得胜,首功当属兵部胡大人,若无他神龙炮之助,末将能否守住阵地也未可知,更遑论杀敌;”他停顿了一下,又说:“第二功便要归于山东、河南两省友军,若非他们不计死生力抗强敌,末将难保全军而归。”

    他的话引起了身后随从的营团军军官们的一阵sāo动,要说此战神龙炮的功劳最大,今rì参战的所有将士都无话可说;但第二功却归于只承担了守备次要任务的友军,又该将承担诱敌、伏击和出击等主要任务的营团军置于何地?

    俞大猷身为主帅将全部功劳归于他人,抹杀了京师营团军全军将士的功绩,但监军高拱和副将戚继光都把脸摆得平平的,连一丝气愤的表情都没有,肯定是三大巨头早就商议好了要这么说,旁人也就不好再呱噪什么了

    朱厚熜晓得他们心里那些小九九——京师营团军取得这么大的一场胜利,这个功劳是谁也夺不去的,为什么不把姿态放低一点,免得遭到其他部队的妒忌呢?

    历史上俞大猷为人刚直,不肯趋炎附势,一生之中不知道遭受了多少坎坷,组建营团军之后,朱厚熜曾专门指示高拱多多点拨他,教他“为人要jīng,做官要滑”的道理。

    其实此举还有更加深远的一层用意,即是提醒告诫高拱本人。因为高拱也是一个持才傲物、专横跋扈之人,史书上有“以才略自许,负气凌人”的评价。在嘉靖之后的隆庆一朝,他贵为内阁首辅,还兼着主管天下官员进退升迁的吏部尚书,是大明朝第一个同时集朝政、人事大权于一身的权臣,可就是因为脾气暴躁,虽属治国能臣,却非社稷仁臣,不但在朝臣中威望不高,最后也栽在了自己的脾气上——对他无比倚重的隆庆皇帝龙殡归天,新皇万历即位大宝不到半月,他就因“专权擅政”受到暗掌国政的万历之母李太后的猜忌,被次辅张居正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联手扳倒,赶出了朝堂,与明朝绝大多数的权臣首辅一样,落了个罢官削籍“回乡闲住”的下场。

    看来皇上的苦心没有白费,不但他们都学会了如何处世如何为官,在兵力部署上俞大猷和戚继光也并不以部队统属为限,不分亲疏远近,而是本着“功劳大家得”的原则,将山东、河南卫所的友军与京师营团军配合使用,以训练有素的营团军为主力,战斗力稍弱的卫所军被安排在左右两翼和后方承担次要的守备任务,既能锻炼部队,又能让麾下各军将士分享战功,避免被别人攻讦为“贪功自为”,造成军旅之间的隔阂。

    朱厚熜颌首称赞:“胜不居功自傲,你等皆已有古大将之风范了!不过,话虽如此,营团军诸位将士上下用命,拼死杀敌,实是功不可没……”他让高拱将各军官佐姓名报来,先给各位军官一律官升一级,等到杀俘敌军数目统计出来以后,再按照各人军功大小另行赏赐。

    这下子就皆大欢喜了,众人纷纷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谢皇上隆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