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天心难测-《我欲扬明》
第(2/3)页
“俞大猷、戚继光可曾跟随你一同进宫?”
“回师相的话,皇上晓得俞将军和戚将军二人一边要遴选军卒,一边要加紧cāo练,倒多不曾召他们进宫。”
夏言微微点头,缓缓地说:“今rì皇上召为师入宫觐见,与为师说了四件事。”
高拱立刻紧张了起来,恩师急如星火地把自己召来,来了之后又是这样情绪低落的样子,难道是自己的差事办砸了?
没有容他担忧许久,夏言就主动说了起来:“其一,着内阁责令户、礼二部给太学府学生员月增粮米一斗、钱一串;各地乡学也循例减半给之;其二,赏了为师紫禁城二人抬舆……”
“啊?”高拱惊呼一声,赶紧站了起来,躬身行礼:“天恩浩荡,学生恭喜师相了
明朝礼仪规制,亲王与老病大臣有特旨可赏紫禁城双人抬舆。所谓二人抬舆,不过是一把特制的椅子,靠背和两侧用整块木板封实,只前方空着让人乘坐,雨雪天还允许在上面加一面覆盖,前面加一挡帘,用两根竹竿从椅子两侧穿过,由两名内侍或手或肩抬杠而行。虽然论规格论舒适,根本没办法和一、二品大员的八抬大轿相提并论,但紫禁城可不是讲规格讲舒适的地方,这是面子,是格外的礼遇恩荣。更何况,目前朝中大臣还未有谁能享此殊荣,足见夏言权势之盛,圣眷之浓!
夏言却面sè如常,继续说:“其三,建议礼部尚书高仪入值文渊阁,参办政务,着内阁于近rì举行廷推公议……”
高拱再次错愕:“高胡子竟得了偌大彩头?”礼部尚书高仪留了一蓬络腮胡须,朝臣私下里都取笑他为“高胡子”,高拱才有如此之说。
对于学生这样看似戏谑其实jīng辟的点评,一直板着脸的夏言也不禁一笑:“好你个高肃卿,真是旁观者清啊!你如今侍从左右,可曾知晓皇上何时有着高仪补进内阁之意?”
高拱知道恩师夏言与高仪虽无近仇,却有久怨,因高仪是当年内阁首辅杨廷和的门生,而杨廷和是那场影响嘉靖一朝前二十年朝局的“大礼仪之争”中尊礼派的jīng神领袖;夏言虽非议礼派的头面人物,却也是一员干将,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注定了两人之间一直是面和心不和,若高仪还是礼部尚书倒还罢了,可若是进了内阁,想必会给恩师带来许多麻烦。他仔细回忆了一番,才说:“学生也不晓得,只是此前曾听皇上说起过高胡子‘一应大典礼仪,事无巨细都斟酌谋划得无半点纰漏,可见是个实心用事之人’,却也未有许他入阁之意。不过,师相不必担忧,循例增补阁员,要经六部九卿廷推公议,高胡子能否入阁还在两可之间。”
即便是自己的得意门生,谨守圣贤之道的夏言也不愿意轻易暴露自己的心思,淡然一笑,说:“老夫何忧之有?内阁如今只有李chūn芳、张益两位阁员,正需有能吏干员增补入阁与老夫共担国事。”可在不经意间,又把情绪带了出来:“说及廷推公议,皇上既已属意于他,又有谁敢批龙鳞反对高胡子入阁?”
高拱想想恩师说的也是实情,廷推公议不过走个过场,恩师当年与时任内阁首辅的张熜张孚敬水火不容,曾遭张熜构陷下狱论罪,还不是皇上一句话就直入文渊阁!此外,做官做到内阁学士、六部九卿这个份上,即便囿于党争要斗个你死我活,策动门生故吏上疏弹劾也都是在私下里运作,场面上还要讲个“政清人和”,若是在廷推公议之时撕破脸面反对,需得拿出过硬的理由,那高胡子偏偏又无甚秽行劣迹落到旁人手上——若有,议礼派把持朝政十多年,也不会让他安然保全xìng命,更不可能任其一路升至礼部尚书。
夏言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说:“其四,着内阁拟旨,赦免自正德初年至嘉靖二十一年一干以谏言获罪之官员,召存者还朝听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