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血色辽阳-《国势》
            
            
            
                
    第(2/3)页
    面对敌人如此猖狂的进攻和作战形势。战区指挥部各大佬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国土在一片片地沦丧,日军在层层推进。虽然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是既定方针,但在老百姓眼中。不过又是一场甲午年的战事罢了,甚至于比甲午年还不如----因为甲午年清军在凤凰城、熊岳城、牛庄还好歹打了几场恶战,各有胜负不说,起码精神气是在的,哪像现在,放不了几枪,国防军就“望风逃逸”,唯一让老百姓稍感安慰的是,这次军队“溃逃”后没有如同以往一般劫掠老百姓,辽东民众对秦大帅的口碑总算没有太坏的评价,但辛亥以来的种种光环已经去了大半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上沉渣泛起,一大批不甘心辛亥成功地遗老遗少在日军刺刀地扶持下,俨然又摇身一变成了“复国”运动的先驱,维持会、治安会、保安会、勤王军,各种各样地名义层出不穷,原先在秦时竹铁拳扫荡之下偃旗息鼓甚至誓重新做人的马匪胡子们又开始活跃起来,或是和日本人勾结起来鱼肉民众,或是打着抗日地名头为祸一番,整个辽南局面,变成了一口沸腾的大锅。
    老百姓可是遭了殃了。3年多地幸福日子突然被打破。除了对日军地切齿痛恨。还有就是对秦大帅、陆大帅地指指点点。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可这样就差被民众指着脊梁骨骂。便是最没有血性地汉子恐怕也会恼地不行。何况陆、萨、蒋、陈这批大佬呢?
    血色辽阳
    沈阳。战区指挥部内。所有人神色严峻。目光凝重。
    任何一个有头脑地军事指挥官。都可以判断出日军地战略意图和作战方向----这不仅是因为辽宁地地形和地理特征决定了这种情况。更因为甲午、日俄两次战争强化了这种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辽宁地老百姓是不幸地。近3o年。每隔1o年他们都要经历一次兵锋。而尤其令人痛恨地是。每一次都有小鬼子地参与。这如何让人不咬牙切齿?
    在2o年前地甲午战争和1o年前地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对于东北境内地战事已经到了烂熟于心地地步。岗市之助之所以敢于在丝毫没有准备地情况下动战事。就是因为有两次战争地经验作为底子----日军还是其中地战胜者。让他如何能不骄狂起来。
    从行军路线到后勤补给。从战场地图到战役情况。每一个细节都原原本本在日军地参谋本部里载有档案。甚至于如何配送。如何调度都有现成地预案----这才是支撑冈市在山本相面前拍胸脯、打包票地根源所在。
    骄横的日军虽然在山东前线吃了老大的亏,但毫无例外地将责任推到了神尾这个死人身上,对于在东北进行战事却抱有12万分的信心,特别是在轻松攻克岫岩后,这种气氛更是充斥着日军上下。
    岫岩是辽宁省的南部重镇,在庄、复大开门户后,它就是下一个战略要地,此处西通海城、盖平,北连辽阳,东达凤凰城,南接大孤山,可谓四通八达的要冲,不折不扣的关键枢纽。日军在辽东战场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要夺取辽阳、沈阳,甚至煞有其事的宣称,“农历新年要在沈阳城中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