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先生归国-《国势》
第(2/3)页
“这是个好机会,绥远是此次作战的目标之一。如果北路军进军时有得力地向导,肯定会事半功倍,你要联系好,可以给他们一些钱财和军火,就用我们缴获的那些好了。”
“行,我就让白毓具体负责。”葛洪义很快应承下来
就在秦时竹等人为革命筹划时,另一个革命伟人也在为中国的未来谋划着,他就是中国同盟会的总理--孙中山。
为迅速组建一个中央革命政府,孙中山在游说美国朝野之后,又转赴欧洲。经英、法等国,于11月下旬动身回国。在归国途中,孙中山具体地考虑了建立共和国地问题。经过近一个月的颠簸。他到达了香港,与胡汉民、廖仲恺等人会晤。
胡汉民看到革命阵营内复杂的情况,担心孙中山到了上海、南京,虽会被拥戴为总统,“而无兵可用”,极力劝孙中山暂缓北上。
“总理,此时此刻。北上并非万全之策。”
“哦?这是为何?”听到胡汉民说出这种话。孙中山极为惊讶。
“如今命令正未易行,元首形同虚设。各地实力派纷纷拥兵自重,我怕您到了南京,照样指挥失灵。”
“总理,我也这么认为。”廖仲恺赞同胡汉民的意见,“展堂现在已担任了广东军政府的都督,基本掌握了该省,广东富庶,我们可以借此练好兵,积蓄实力,再成南北统一之格局。”
“你们两个都是这么想的?”孙中山没有表态,只是问面前这两人。
“是的,先生,请您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吧。”
“不行!”孙中山当即否定,“你们这么做,置革命大业于何地?”
“先生,您有所不知,我们这么做正是为了革命。”眼看孙中山不同意,胡汉民急了,“您不知道,现在乱成什么样子。前次在南京,为了大元帅的事情,克强和黎元洪之间闹得很不愉快,这次,明明南北停战议和,东北秦时竹却置若罔闻,坚持要开战,弄得谈判的伍先生很是尴尬;另外,虽然都宣称自己是革命派,但一个个拥兵自重,根本调遣不动,我地意思,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局面有失控的危险。”
“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吾辈的革命精神难道局限如此?”孙中山有些激动,对两人说,“正因为革命阵营内部分歧严重,我才需要更加抓紧北上,希冀形成一致,而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绝非他人所能任。”
“总理地意思是好的,胸襟是博大的,但我担心那些地方实力派未必能接受,还有袁世凯也是一个大问题。”廖仲恺真诚地劝说。“不对,今之大患即在无政府,如能创建政府,则满清政府固必倾覆,即便袁世凯亦未必能支撑。”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我意已决,明日就动身去上海,也不去广东停留了。”
“那我陪您去吧?”胡汉民见孙中山主意已定,当下也不再坚持。
“广东的事务谁来负责?”
“要不我陪先生北上吧?”廖仲恺主动请缨,“展堂还是经营粤省为紧。”
“我陪先生北上更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