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主天使上空的鹰》
第(2/3)页
相反则是顺风顺水的ZAFT地球攻击军(Earth-Attack-Force),自然不放过这个乘胜追击的机会.调整者一方面分出部队组成非洲攻击军继续在撒哈拉沙漠里刮地皮,企图分割欧亚和北非;同时加紧建立直布罗陀基地,为了巩固这个还不算牢固的桥头堡,ZAFT祭起攻势防御的绝招,出动大批部队肃清威胁直布罗陀的欧亚陆军.
但交战双方都低估了战局的发展速度,在接下来的几周里,ZAFT如同旧世纪的穆斯林大军一般横扫伊比利亚半岛().先是把马拉加的欧亚第7集团军打成半残,然后挥师向西一击将撤退不及的欧亚第10军彻底歼灭在塞维利亚.到了6月7日为止ZAFT已经攻克科尔多瓦、哈恩、利纳雷斯,莫雷纳山/瓜达尔基维尔河防线不复存在,元气大伤的第7集团军再次被击溃.
至此,欧亚陆军在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势力彻底土崩瓦解.并且,大量的问题也在战斗中暴露出来:
西班牙葡萄牙军队本来战斗力就不强,战前为了防备海峡对岸的大西洋联邦,由公认最强的德法军派出部队进驻半岛,指挥权却握在并不优秀的本地将领手中,而且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两国的部队还不能分配在同一个军中,否则肯定冲突不断.本来以前还能勉强相安无事,但当ZAFT登陆,欧亚紧急成立第7集团军(第7军、第8军、第10军)以后,一个司令部里立刻混杂了四种语言,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那是何等的混乱了……
更糟糕的是,既然ZAFT有能力巩固一个直布罗陀,那么法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都可能是它的下一个登陆目标,尤其是从霸占地中海这一目标来看这种作战几乎是肯定的.
当然,伊比利亚半岛才是真正热火朝天的战场,相传欧洲军事联盟总部有意撤换第7集团军的头头脑脑们,或者干脆征调纯粹编制的法军德军甚至俄军(还想再增加一种语言?)作为主力.考虑由此牵扯的复杂政治斗争,这些事情在ZAFT此次攻势结束以前都不可能有指望了.
调整者却丝毫没有让欧亚军队稍微放松一下的意思,
确定欧亚军无力跨过莫雷纳山/瓜达尔基维尔河反击后,ZAFT大军继续转向,直扑里斯本,虽然远远算不上国际都市,但毕竟是调整者攻陷第一个地球国家的首都啊!驻守那一路的欧亚第15军仅有葡萄牙的两师一旅和法军第七装甲旅,而参谋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自求多福.
被重创两次的第7集团军(第7第8军)则退到塔拉韦拉休整,兵员、装备损失严重,集团军司令部也是焦头烂额.后备兵员倒是动员起来了,但重型装备短时间无法到位,尤其是德法军,只好动用山地兵团、轻装甲旅这样的"快反部队"赶赴前线.卡特中尉就是这样被空降到一个新成立的营属反坦克排担任指挥官的.他之前的部队已经永远的留在了瓜达尔基维尔大溃退的路上。
简单地收拾了行装,中尉便从旅部来到自己的新岗位赴任……
―――――――――――――――――――――――――――――――――――――――――
"中尉,我们到了."营参谋的声音让还在沉浸在名位“回忆”的课题不能自拔的中尉回过神来.
一个转弯,吉普车驶进了第7集团军直属,德国陆军第4"施陶芬贝格"**装甲旅第2营营部──虽然伯爵只有上校军衔,也并非因善战出名,但是政治环境让海量的德军二战名将们统统失去机会了;另外,准确地说是"前装甲旅"……
被重创后再编制的第4旅变成了一个步兵为主加上少量的坦克混合部队,大量新兵拉低了战术水平,配合生疏且士气低落──在正式战力评估报告中,第4旅只被勉强归入"机械化旅".
卡特中尉皱着眉头看到士兵们无精打采地搬运着物资,硕大的第2营集结地中居然无人指挥,相互并不熟悉的士兵矛盾不断,有些地方甚至起了冲突.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用家乡话交谈。原本是新德军骄傲的"施陶芬贝格"旅的混乱状态也是整个第7军团的真实写照,而这还是没有开战的情况下.
"卡特中尉吗?~~~"办公室里,营长汉斯少校一脸漫不经心地敷衍着中尉,他显然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桌前的咖啡上.
"是!"卡特中尉只是笔直的站在那里,脸上面无表情.
"啊……虽然反坦克连是无个关轻重的存在.但中尉既然来了,就请带领那些废物吧……"汉斯少校伸了个懒腰,显然再也不想说什么了.
"无关轻重?废物?"卡特中尉在心里用力咀嚼着这两个词──不重视反坦克连的步兵,不,机械化旅?看来"第4施陶芬贝格"的指挥官们都还没从装甲旅变成实质上的步兵旅的落差中反应过来……
卡特少尉最后还是在营部文书的带领下来到了反坦克排驻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