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彻底红了(求月票)-《最才子》


    第(2/3)页

    也就在一瞬间就被吴节的新诗掩盖了,被人忘却了。

    ……

    吴节抄袭的这首七言律诗正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意相。

    这诗写的是男女情怀,最适合让彩云演唱。

    不过,他抄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忽略了一点:实在是太应景了。

    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他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身坏六甲的妇默默地站在高台上,放眼望去,隆冬的远景一片朦胧晦明,如同被沁在一片淡淡的水墨之中。

    心却蓬蓬跳动,思绪中搀杂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半是恼怒,半是羞涩,半是惆怅……

    “娘娘……”桂圆看着李妃,愤愤地说道:“这个士贞先生真是轻狂,太不象话了。奴婢虽然读书少,可这诗的意思却是看得明白。不就是写在一场宴会上,吴先生同一女子相识,心心相印。可是时间太短,只能匆匆分别。这不就是……不就是李府的寿宴吗?”

    李妃一张脸立即变得微红,然后转头唾了一口:“桂圆你不要乱说。”

    “哼哼。”桂圆依旧有些恼怒:“那天寿宴,吴先生也没见过几个女子啊。”

    李妃微微一笑,将手头的诗稿小心收进袖子里,面上的红光消退了:“想来,吴先生这诗是写给彩云的。”

    “不太像。”

    李妃再不说话,心中却想:彩云同吴节本是旧识,同这诗的大意不合……这个吴节,正如桂圆所说那样,轻狂……

    可心中,却跳得厉害。

    又转头看了看远处的景物,默默念着诗句,不觉痴了。

    接下的情形变得更有意思,也被后人津津乐道了几百年。

    后世的嘉靖年文学史的专家在研究这一段历史时,都忍不住感叹一声:如此传世名篇,只需一首就可流芳百世,成为古典文学中最闪量的存在。可在吴节手头,却好象流水一样出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文学创作高峰期,嘉靖三十九年最后一个月,正是吴节文学创作的顶峰。

    不甘心失败的严世藩继续以两天一首的速度推出新诗,反正都是收藏在集子旧作,到时候抄一首出来就是了。

    至于吴节,手握唐诗三百首,自然要赢一个酣畅淋漓,杀他个干干净净。

    到这个时候,两人的比试同原创已经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在抄。

    严世藩抄的是自己的旧作,而吴节抄的则是唐诗皇冠上最璀璨的那几颗明珠。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三十天,十场,场场大胜。

    吴节每首新诗一出,都轰动一时。

    背诵的,传抄的,满城沸腾。

    至于小阁老的诗作,谁在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