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寿宴在晚上进行,赵光义刚入酉时便早早到场。他注意到在筵席正厅正对的南面的湖里,树起了一座木雕莲花高台,上下共五层,每层都是一座莲花为台,但是台子的面积都非常小,平常人想站在上面都很不容易。难道要在这里跳舞? 出席寿宴的有大宋的朝臣,皇亲国戚,以及周边属国的使臣,如南唐,吴越等。赵光义一身黑色赤金衮边的袍子,头发用墨玉冠束着。坐在左侧下方的案几旁,微微蹙着眉,心却跳得很快。 过了一阵,前来的宾客都纷纷落座,乐舞生出演了宏大的雅乐后,开始有各种小调歌舞,气氛也舒缓起来。不时地聊着,谈笑着。赵光义却没有心思和任何人闲聊,只是缓缓地吃着菜,却吃得心不在焉。 筵席过半,南唐使臣沈同出列拱手作揖道:“国主为庆贺皇帝陛下的寿辰,特派微臣带了舞姬怀袖等人,给陛下歌舞助兴。”在赵匡胤面前,沈同只敢叫李煜国主。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快快呈上来。江南的歌舞,天下奇绝。”说着看向其他大臣道,“不知道你们是否听闻过,这次来的怀袖姑娘,在江南可是鼎鼎有名。今天都能一饱眼福了。” 立马有大臣附和盛世来朝之类的阿谀奉承之语。吴越国的使臣不屑地看了看沈同,这些北方人真是少见多怪,只知道南唐的歌舞好,岂不知越女菱歌漫舞也是一绝。只有赵光义的心紧紧抽了一下,右手的拳攥得紧紧。 丝竹的声音响起,议论声渐渐停下,月光灯影下,水中的高台顶上,缓缓摇曳起一个身影,随着丝竹的声音,婀娜起舞。舞姿身段自不必说,刚柔相济,妩媚动人。难得的是脚力相当灵活,那台子那么小,舞动的人轻盈若飘,一直在舞着,但是似乎一直在凌空而舞,那双犹如新月般的脚始终未曾全部站在台上,从而显得舞者飘飘若仙。 观看的人早已瞠目结舌,眼光全都随着舞动的女子上下左右来回转着,直到后来应接不暇眼光缭乱。月下只剩下一个旋着的桃红色影子,分不清哪里是人,哪里是衣裙,哪里是绸缎丝竹声在高ha部分戛然而止,台上的女子舞步立即顿住,还没等人回过味来,已经飘然沿着下面的莲花台踮着脚轻盈地落到了湖心最下面的台子上,冲所有人屈膝做了个礼。 四周的叫好声像雷震,刚才还不屑的吴越国使臣也不再撇嘴,只盯着湖心的女子一个劲地拍巴掌。赵匡胤朗声大笑道:“不愧是名动江南的桃娘,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啊。” 有人附和着:“江南多妩媚,国主就是诗词风月的高手,上行下效,自然歌舞都不差的。”这话说来没错,但总是有些贬损的意味,沈同听着刺耳也只得受着。 只有赵光义的脸在月光下苍白失神,眸子里是绝望的空洞。不是她,果然不是桃宜。他看过桃宜的舞,虽然不见得比这个女子技巧更好,却很入心,每一个舞步都是踩到人的心里,有起有落,有承有合,不会像这个女子一鼓作气让人目不暇接,却会让人的心揪扯不已。更何况,那身形,那脚步,都不是。赵光义猛地把手里的酒樽一饮而尽。 这时湖里的渡船已经把那女子从湖心的台上渡到了岸上,赵匡胤不禁说道:“快上前来,让大家看看是怎样的倾城容貌,能跳出这么灵气的舞?” 女子的步子顿了顿,向前走了几步,跪下给赵匡胤行了叩拜大礼,缓缓起身低下了头。此时众人才看到那女子脸上裹着一层纱,看不清容貌。大宋的礼官蹙眉道:“见到陛下,怎么还能用纱覆面?快摘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