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战役反思-《风吼证道录》


    第(2/3)页

    虽然神武军团的各部都有将领指挥战争,除了刘靖这个副将之外,还有专门指挥整场战役的将领,但是董寒和刘靖,作为这场战役神武军团的灵魂人物,一开始便把诛杀一风当做主要目标,势必会让战场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刚开始还看不出来。但是在书礼的调度下,装备更加精良的风吼军的重骑兵、轻骑兵、重甲兵、步兵、弓箭手和弓弩手,全部将他们擅长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风吼军能够在前期以一敌二,在损伤了一万兵马后,还能以五万兵马和神武军团的十万兵马僵持的主要原因,就更别提彼时神武军团中还有三种神通诡异的道兵的辅助。

    如果董寒一开始就将全部的精力投放在战场中,那么对书礼的调度必定会有更快速和准确的对策,董寒能够成为神武军团的将领,必定不是无能之辈。

    然而,在和一风的缠斗中,董寒却并没有占到好处,并且在一风再三的神魂和领域神通的攻击下,刘靖战死,他自己恐怕也受伤不轻。

    在这样的应对策略上,明显是风吼军更占优势,一风和书礼分工明确,一个吸引火力,一个调度兵马,配合默契。

    如此的战术配合,风吼军从一开始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因此,在书礼召集了那支奇兵之后,神武军团的军心就开始溃散了,即便董寒急切地召集出圣书院剑阵,看似是杀手锏,但是在一风的轰击之下,圣书院剑阵毁灭,成为了强弩之末。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地面上神武军团的所有战士看到了这一幕。

    他们原本就开始松动的战意在那一瞬间崩溃,再无战斗的信念,只好丢盔弃甲,成为战场逃兵。

    一风和书礼本身强大的修为实力并不是胜负的关键,只是推动风吼军走向胜利的臂助,真正的原因在于风吼军将每一种力量都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反应迅速,他们配合默契,他们的战术如千层波涛,一波接着一波地推动战役的走向,即便中途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被打压的下风,但是他们在一风和书礼的支撑下,始终没有放弃过胜利的希望。

    一如书礼所说,上下同欲者,胜。

    风吼军所有的僧兵和统领,从始至终都抱着战斗信念和勇气,即便他们被伏击搞得十分惊慌,但没有失去控制,即便他们被道兵的诡异神通杀得手忙脚乱,但是他们依然保持战斗。

    信念和勇气,就是风吼军战胜的关键。

    因为他们知道,作为虔诚的佛道门徒,在这样的一场朝廷灭法的战争中,他们没有退路,只有向死而生。

    反观神武军团,在这场战役中,不论哪一个阶段的战术,都是生生割裂的。

    伏击成功之后,第二波伏兵却姗姗来迟,太清门道兵的攻击被风吼军的弓弩手克制得相当严重,并且遭受到本倩的冲击,然后才急匆匆地召集圣书院剑阵出来,每一个阶段都是等到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才开启下一个战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