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丶神一样的刘表-《三国之星命》


    第(2/3)页

    自从当初响应东汉末年军政合一的封疆大吏州牧一职发端于朝廷高官太常刘焉的倡议,兴起于北军中侯刘表的“自告奋勇”,隐藏于平原相刘备的意外崛起,巅峰于大司马、幽州牧刘虞的总督六州,衰败于扬州牧刘繇的病亡、刘虞的兵败被杀,模糊淡迹于曹操的丞相兼冀州牧、诸葛的丞相兼益州牧。批准首批外放州牧的是汉灵帝,随后董卓面临十路诸侯讨伐时,病急乱投医,又批准了外放刘表;李傕、郭汜时期的尚书贾诩实施了大规模刺史转州牧,调动汉室宗亲大员围剿袁氏兄弟。其中刘表的外放疑窦丛生,以董卓的智力水平根本不具备贾诩那种深谋远虑的宏大战略规划能力,而作为北军中侯的刘表为什么要主动申请外放?他外放除了执行董卓围剿袁术的命令以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企图吗?当然有,他当初也是野心勃勃,为什么在短时间内就能雷霆整顿荆州乱局的刘表竟然被顶级谋士郭嘉嘲笑为坐谈客?第一个发现刘表是个坐谈客的并不是郭嘉,而是三国仅有的两位顶级政治家之一的贾诩贾尚书!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刘表成为坐谈客,再也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了,刘表的坐谈客形象是相当鲜明的,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蠢蠢欲动的诸侯们相互之间大肆攻伐,一心一意扩张势力范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雄霸荆襄九郡,当时为七郡、坐拥十余万雄兵的刘表竟然对争霸天下无动于衷,让无数枭雄竟折腰,齐声大骂:刘表!你特么的真是个饭桶!!空长了一米九的大个,毫无一米六的曹操那“匡扶汉室”的远大崇高理想。两起标志性事件成就了刘表千年坐谈客的“美名”。

    历史上对于刘表的批判也是很鲜明,他观望曹袁官渡大战,曹袁官渡大战的结局关系到鹿死谁手,以官渡大战前夕曹阿满许昌“喜迎”汉献帝,袁绍逼死韩馥掩饰不臣野心来说,刘表的站队毫无疑问将决定曹袁双方的力量对比,这点,相信刘表是相当清楚的,曹阿瞒也是相当的清楚,否则曹操不可能急吼吼的去迎接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张绣投降。就是志大才疏逼死恩人,诱杀手下极品武将的袁绍都意识到了刘表的重要性,去联合刘表。无耐刘表采取了天神一样的态度,既不鸟曹操,也不鸟袁绍,不是神,绝对做不到这一点。曹袁在官渡相持不下时,连莽撞青年孙策都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反击曹操的最有利时机,不幸的是,真正的毒士郭嘉居然很无耻地说孙策在北伐之前一定会死于小人之手,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一代大杀神孙策居然很认真的配合了郭嘉的预言,在抄曹操后路的积极备战中死了,享年仅二十六岁。生活节奏太快,手足无措的孙权小朋友惊呆了,哪里顾得上产生什么雄霸天下的情绪!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至于孙策实施偷袭许昌的战略是不是出于迎接汉献帝的高尚情操,那就只有鬼知道了,但是当时打出这样的政治口号,其正能量的作用力是毋庸置疑的。

    然后就是刘表无视刘备的偷袭许昌建议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此时已经距离官渡大战过去七年了。袁谭也于建安十年被诛杀,袁绍外甥并州牧高干,也于建安十一年春被杀。曹操决定远征逃往辽东的袁尚、袁熙兄弟。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刘表终于彻底踏踏实实地夯实了坐谈客的名声。表,坐谈客耳,坐谈客的出场秀竟然是单骑进宜城,雷霆整顿荆州乱局。

    其实蔡瑁想的不错,刘表当年进入荆州的时候,那当真是英姿勃发,可以说是气场非常强大,不然不会迷倒他妹妹。

    北军中侯刘表到任荆州刺史的时机是非常凶险的。无论刘表是被董卓强行派出来的,还是讨虏校尉贾诩推荐给董卓的,抑或是刘表毛遂自荐,总之,当时荆州的时局刘表是知道的:一是悍将长沙太守孙坚千里迢迢北上,路过襄阳时,居然凶残的当场刀捅荆州刺史王睿;二是袁绍和袁术两大军事集团挟裹曹操等其他不明真相的各路诸侯正狼烟滚滚在洛阳城的东部平原上;三是荆州各地叛乱不止,这些叛乱竟然都是以聚居的族群为基础的宗族叛乱;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此时到任荆州刺史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刘表的表现是相当抢眼的。

    他迅速与荆襄豪强融合,刘表一到荆州,单骑进入南郡宜城县,宜城县距离襄阳城不远,为安全计,家属和护卫估计都在城外。刘表单骑进城后,找到当地豪强蒯良、蒯越兄弟以及避难到宜城县的襄阳豪强蔡瑁,双方一谈,立即一拍即合,因为大家的共同利益都是维稳,需要迅速剿灭荆州各地叛乱。这一点是有历史资料记载的,可以想像当时得刘表是什么气魄,带着军队,安放好家属,就一个人去见荆州的两个大家族,这是何等得轻松啊。

    后来,蒯氏兄弟堪比隆中对基础篇的宜城对也发生了,刘表找到荆州的豪强了,蒯氏兄弟和蔡瑁等人素质怎么样呢?刘表提出问题:我打算大规模征兵,但是荆州到处爆发宗族叛乱,都不前来归附,占据荆州北部南阳郡的陆军上将袁术表演完讨董把戏后,一定会在荆州扩张势力,形势很凶险啊,你们兄弟说,怎么办?表曰:“宗贼甚盛,而众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哥哥蒯良说:大家不来归附是因为你还没有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后如果来归附的是乌合之众,是因为没有正义的召唤,只要施行了仁义之道,还怕征召不到能战斗的军队吗?刘表一听很有道理,但全是虚无缥缈的口号,就转过头问弟弟,蒯越接着分析道:治理盛世确实需要仁义,治理乱世需要的就是权谋了,兵不在多,在于有名将指挥。袁术勇而无谋,自立为长沙太守的苏代和华容县县令贝羽都是粗人,都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解决宗贼叛乱,这些人性情贪婪,你只要使用金银财宝招降他们,他们必来,你再杀了其中作恶多端的领头人,剩下的都免罪征召从军,按这个办法,大军唾手可得。至于金银财物,我们荆州乡绅可以赞助。如此以来,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其他各郡,传檄可定。即便是袁术来攻打,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刘表深以为然。从这个谋划可以看出蒯氏兄弟相当的有才啊!

    然后立刻雷霆整顿荆州,没有一点的征兆,打的荆州的人都很绝望,刘表说干就干,令蒯越派人引诱宗贼,来了五十五人,刘表毫不客气全部杀了。派兵袭击剩余的,全部收编,只剩下江夏贼张虎等人聚众霸占襄阳城,刘表又指派蒯越和一个叫庞季的人,前往襄阳当说客,张虎等人直接就投降了。随后,各路诸侯的讨董把戏结束后,上将袁术果然就来攻打襄阳,刘表手下大将黄祖军射死悍将孙坚,袁术败走。刘表随后又进击南阳郡,在东郡太守曹操的配合下,彻底将袁术赶出荆州。李郭肆虐长安时,一级上将张济骠骑将军率军四处抢劫,没办法,洛阳周边已经被抢的无物可抢了。抢到荆州南阳郡穰城县时,又被刘表守军射死,其部队在张济的侄子张绣的统领下全部服从刘表,“服从”这个词用的太神奇了,神奇在张济的剩余部队和刘表之间到底是怎么个依附关系?事实是粮草靠刘表供应,却并不听从刘表指挥调遣。是刘表嫌弃西凉集团的部队粗野?还是张绣不愿意这只部队编入荆州军?如果不愿意被改编,刘表为什么要后勤供应?难道就只是为了让南阳郡成为荆州和中原战乱地区的缓冲地带吗?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这是什么情况,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刘表得胸怀。

    最后,彻底掌控荆州,前一任长沙太守孙坚死了,后一任太守粗人苏代不知所终,新一任的长沙太守张羡父子又开始叛乱,刘表军围攻长沙数年之后,终于搞定,顺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彻底掌控荆襄九郡。所谓荆襄九郡是指旧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新增襄阳郡和章陵郡。原南阳郡领三十六个县,将南阳郡南部几个县和南郡北部襄阳城周边几个县合并为襄阳郡,另拆出南阳郡东部若干县成立章陵郡。雷厉风行的北军中侯刘表到底想去荆州干什么?

    然后呢,刘表就开始苟着了,刘表真的没有重用刘备吗?临死前的托孤刘备是回光返照吗?刘表是如何对待刘备的到来的?刘备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刘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以对待上宾的礼节来招待刘备,给刘备增加部队,让刘备屯驻南阳郡新野县,新野县距离樊城比较近了。要说刘表忌惮刘备的话,只是说因为荆州豪杰投奔刘备的越来越多,刘表怀疑刘备的用心,至于刘表具体是怎么暗地里提防刘备的,我们却没有见到具体的记载,只有蔡瑁等人的小动作。如果这还不算重用刘备,到底要怎么做才算刘表重用刘备?如果非要说刘表指派刘备出击夏侯惇军团算是借刀杀人的话,那还调派荆州部队给刘备使用就说不过去了,何况刘备依托刘表一直就想北伐,甚至在和刘表畅谈时,感叹自己多年不打仗导致大腿赘肉增生。至于到底是刘备主动出击,还是防御夏侯惇的进攻,应该是很清楚的,因为刘备打败夏侯惇军团是在南阳郡的博望县,此时,刘备部队甚至都前出到南阳郡的叶县地界,明显属于曹刘双方对攻。刘表调荆州军文聘部队归刘备指挥的这一细节是推算,无直接史料支持。但有记载明确指出文聘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一直负责荆州的北部防御,而刘备的荆州时代,前期是驻扎在新野县,后期是驻防在樊城,成为事实上的荆州北部防御总负责。文聘部队不可能和刘表一起驻扎在和樊城一江之隔的襄阳城,就算是负责荆州北部防御了,要知道,此时的襄阳城,是刘表的荆州治所!因此,文聘部队必然是按照刘表的指示接受刘备指挥,并参与博望坡之战。这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刘琮投降的时候,一代名将文聘为什么迟迟不去见曹操,见了曹操还哭哭啼啼,笑掉大牙啊。文聘为什么哭呢?文聘的意思就是,都是刘备那个“反贼”忽悠我匡扶汉室的,我只是不小心起了个哄,跟着刘备打了影子丞相夏侯惇,得罪了您曹丞相,我也没有想到物换星移,转眼刘表就死了,你曹阿满就横扫了荆州。博望之战无论是刘备主动请战还是刘表指派,都说明了刘表已经相当的重用刘备了,要知道刘备来到荆州挂的是中央授予的上将衔。何况,博望之战后,刘表居然让刘备移驻樊城重镇,这还不叫重用叫什么?难道非要倾荆州十万大军支持刘备进攻许昌才叫重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