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丶陈登的呼声最高-《三国之星命》


    第(3/3)页

    其实,和现在一样,徐州世家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徐州的豪强地主和世族势力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要极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希望发生动荡和混乱而对自身的利益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太情愿接受外来势力的介入,成为诸侯混战的战场。而且,他们对外人的管理心存疑虑,所以,朝廷委派的扬州人陶谦进入徐州时,徐州势力采用的一种表面支持、实则静观其行的做法。因此,才会出现诸如很多名士并不卖帐的情况。随着陶谦在徐州卓有成效的管制,徐州势力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证。因此,陶谦也逐渐成为徐州势力的政治领袖。在这种情况下,陶谦才得以顺利地在徐州开始数年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当陶谦杀死曹操父亲一家引起曹操血腥屠城之时,徐州势力团结一心,抵抗曹操的疯狂进攻。从这个角度分析,徐州势力自身还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本土政治领袖,所以不得不依靠“外人“陶谦。这种情况在徐州维持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直到陶谦去世。此时陈登虽然已经在徐州崭露头角,但毕竟还很年轻,不足以成为徐州势力的领头人,但是,由于陈登是在陶谦的提拔下迈入政坛,很可能和陶谦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工作、私人关系,加上陈登家族在徐州的巨大影响力,陶谦和徐州势力都把陈登看着是双方进行沟通、协调的中间人。这时候的陈登也逐渐成为一个发言人的角色。

    现在陶谦病倒,徐州世家当然会想着抱紧陈登的大腿,一来陈登的世家势力不弱,二来陈登也有一些能力,所以很多世家都听从陈登的安排,这也是为什么陈登能代表徐州世家作壁上观的原因。

    “玄德公,这次来徐州,你们是要做什么”,糜芳疑惑的问道,按理说打完曹操刘备也该走了啊,又来彭城干嘛。

    “陶公病重,备先前深受大恩,特来见一见陶公”,刘备笑着说道,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深受大恩?陶公真的有这么好”,糜芳有些不解,看刘备这表情,好像陶谦真的特别好一样。

    “子方何处此言?”,刘备也有些疑惑,陶谦这老好人不是众人皆知吗,怎么看糜芳的表情似乎还不是这样。难道还有些隐情。

    “陶公的执政能力的确很好,但是至于为人方面,可能玄德公还不太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够深,陶公出身小吏家庭,年少丧父,以可是出了名的游荡不羁。后来做了人家女婿才阔了起来,得以出仕,当时年仅十四。在做小吏时,陶谦就以顶撞上官闻名,这可是实打实的事情”。糜芳笑着说道。

    刘备刘毅面面相觑。还真没有听过这传闻,看来对陶谦的了解真是远远不够,就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公事过一段时间,然后在路过徐州的时候,陶谦给了他们很多粮食,起码这两件事看起来,陶谦人还是不错的啊。

    “当初备去青州上任。缺少粮草,是陶公解了备燃眉之急,在备看来,陶公为人还是不错的”,刘备明显有些不信糜芳的说法,这种传闻性的东西,怎么能当真呢,人传人早就失真了。

    “那应该是陶公看重了玄德公的潜力吧,也许徐州的百姓对陶公的感官也很好,但是他做的事情,我们这些世家可是清楚的很”,糜芳嘿嘿一笑,不管刘备信不信,反正自己只需要让刘备了解到真实情况就行,怎么决定看刘备的。

    “子方,就根据陶公小时候的事情,看不出陶公的人品吧,除了这还有别的事吗?”,刘毅看糜芳那忍不住笑的表情,疑惑的问道,感觉还有故事啊。

    “的确,那是小时候的事,就说一件最近的事吧,当时徐州黄巾起,陶公为徐州刺史,军事才能欠缺,只能靠阴谋了,那时候下邳阙宣自称天子,陶公始与合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靠这种典型的小人行径排除异己”,糜芳说完看了看刘备,发现刘备也陷入了沉思,不再多言了。

    “好了,子方不用再说了,我们都懂了”,刘毅笑着说道。

    刘毅其实对陶谦的老好人形象并不怎么买账,反正你对我好,那有机会就回报你就行呗,就像当时去青州的时候,陶谦给了很多粮草,这种人情,刘毅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时刻关注着曹操老爹的动向,这不,来还陶谦的人情了。

    至于刘备会不会接受不了这种事情,刘毅表示一点都不担心,陶谦是怎么样,什么人,会不会算计刘备,刘毅根本没有考虑过,因为在刘毅看来,多少个陶谦都算计不过刘备,刘皇叔岂是浪得虚名的,所以糜芳说的这些东西,刘毅就当做听听故事算了,谁没有一个判断好坏的能力,反正陶谦无论是好人还是阴险小人,现在都不重要了,人死鸟朝天,什么也都留不下,刘备刘毅看一看陶谦,看能不能把徐州捞到手就告辞了,不会多和陶谦啰嗦的,陶谦什么人品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玄德公你们现在是要去了吗”,糜芳笑着问道,都懂了就行,看到刘备有些激动,什么都往外抖了,以后还得跟着刘备混呢,这形象可不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