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怀瑜怔了怔,道:“臣……唯愿四海清平,能与陛下相守一生。” 这个心愿好像还真的只有元熙能帮他实现。 什么神啊佛啊的,怎么可能帮他实现这个心愿呢?仅那四海清平,就不是拜拜佛能成的。 若神佛能实现他的心愿,他何至于苦了整整八年。 他的陛下那么好,却被害得早早崩逝,若神佛能看见,为何不让陛下一统天下结束乱世? 神佛慈悲,却不管这片大地上苦了百年的乱世人么? 神佛不可信,只有陛下才值得。 “臣的心愿,只能靠陛下了……”高怀瑜目光近乎虔诚,“臣不信神佛,唯念陛下。” 元熙似乎被他目光触动,不得不正色几分:“朕必然给卿一个盛世。” 不过现在还是得先填饱肚子再说。 住持领着五六个僧人过来送斋饭,这差不多是这座大寺里面的一半人了。 元熙设理宗院,要求年轻和尚道士还俗返乡,想留下的就得通过考试才能继续出家,全天下出家人十之八九都没通过,只能还俗。烟霞山这佛寺里原本有僧人近百,如今只剩了十几个。 元熙带着官员出城游春,也是想顺便来看看自己设那理宗院的成果。 如今看来几个月过去,还是颇有成效。 寺剩的这十几个僧人都对元熙毕恭毕敬的,佛都不能皇帝大。 经过一番整治,天底下的出家人大多如此,元熙让他们忽悠人他们就忽悠人。至于别人信不信没关系,就算不信也不会出现从前寺庙占据着大量田产,聚敛民财的情况了。 有的人想出家不就是因为寺庙有信徒源源不断地送钱来,什么都不用干就有别人养着吗? 不仅如此,还能放贷借钱出去,万一人家还不上了就得拿土地来抵。这般兼并土地,跟别的那些官绅大地主没什么区别。 当官的还得靠着祖荫或是自己争气考个功名呢,当出家人就简单多了。 不过无论在哪里都没人愿意自己的肉被新来人分走,即便是在之前,想出家也是有些条件的。不过这条件不是理宗院规定,也不需要考试。都是寺庙里说得上话的人在提条件,满足了才能让人出家加入寺庙。一般就是让人花上好些年给寺庙做工捐钱,美其名曰看人心诚不诚,这样寺庙又白得了一群干活的和一大笔财产。 可那也比读书考功名容易啊,干几年活捐点钱就能加入出家人阵营,不愁吃穿还能干那些官老爷大地主才能干的事,会心动的人太多了。 本来上层贵族放贷兼并老百姓土地就够皇帝头疼了,这下连普通老百姓都跑去寺庙里搞这些,一个国家能不崩盘么? 这些都是前朝积弊了,元熙不想让自己刚刚建立的大魏马上变成大梁,自然不能放任不管。 不过寺庙收拾起来也要比真的大地主容易,上层贵族元熙还不能着急着动,只能先放高璋在燕地咬咬那些与大魏关系不大的旧燕贵族,这些无权无势的寺庙就随时能动。 如今连信徒送来的香火钱都被元熙收进国库了,庙里这几个出家人考了试还得指着理宗院发俸禄过日子,俸禄也就刚刚够满足衣食,想干点别的什么是肯定不行。都出家人了,有吃有穿不就好了,还有别的欲望那就是修行不够,对得起你的神佛吗? 眼看不剩多少利益,还多了那么严苛的出家条件,有心人出家的热情也消退了许多。理宗院设立这几个月,收缴上的土地重新分下去,大批人返乡耕种,来年若能丰收,这粮食产量恐怕能比从前翻一番。 元熙还减了三年粮税,给人喘口气。不过细细一算,种地的多了,他这税减了,真正收上来的粮还是比以前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