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嵩山内经运转起来还是如此舒服,真是怀念啊”杨三穗那玩世不恭的声音响起。 嵩山内经名曰沧海录,一般嵩山弟子是不会传授的,只有进入内门并且拜入沧海阁某位高手门下,为真传弟子方可修习,并非嵩山藏私,而是这内经非给天资过硬之人方可习得,不然轻者反受心魔支配,境界不进反退,得不偿失,重者可能因此落入邪道,神识不清只知杀戮。 这沧海录相当霸道,修形养神,内外兼修,共分四卷,分别是临江海、纳百川、观四潮、踏沧海,真本保存在历代掌门手中,此心法四卷与武功品级无关,但是赵 南朝老天师一品之境便是到达到那踏沧海后名扬天下的。 而杨三穗的沧海录正是上一世赵 南朝亲自传授,可谓正统无比。 其实过早修习内经并非好事,稚嫩的经脉不知能否承受这内里流转之劲,弄不好经脉受损,这也是为何赵武亮不传授他们内经的重要原因,先要让体魄强健,其后再传授入门吐息之法方是万全之策。 当然,这只是对寻常孩童而言,对于杨三穗来说却是拖沓了进度,当年十二习得这沧海录,两年便是修习到二卷潮起之境,比赵思楠还早了三月有余,用老天师的评语来说,便是此子天资过人,根骨奇佳,神识聪慧,每有瓶颈皆可破障而出,难得难得。 放眼天下,能被老天师这样夸赞的也未有几人,足见杨三穗天资之高,可见一斑。 上一世杨三穗习武怀着平常心,并未有好斗之意,这也是老天师放心传授其沧海录的缘由,而这一次,杨三穗却是无比上心这修行,毕竟还有许多事要去做,还要保护好思楠那个男人婆。 刚收功,杨三穗稍作休息,不禁又想起了上一世的总总经历,好似过眼云烟,却又事事刺骨。 上一世离开嵩山后,杨三穗并未气馁,而是寻遍名川大江,希望可以找到恢复经脉之法,阴差阳错的还真让杨三穗在丝绸古城找到了一本有望恢复经脉的武经残本,无奈却被朝廷窥探到消息,一路遁逃,奈何武功全失,好在头脑灵活,一路追逃数千里,最终还是被围困于荆州蜀地。 朝廷起先迫于杨三穗与这嵩山颇有渊源,并未明抢,而是想出一招,让六公主招其为驸马,这样武经残本也就名正言顺归为朝廷,对外名声也是不坏,消息一出嵩山果然并未有多少动作,只是未曾料到嵩山一女子剑仙横空出世,孤剑南下。 虽然京朝开国先帝与这嵩山就颇有渊源,但实则皇室上下都视这嵩山是眼中钉肉中刺,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本就有铲除之心,奈何嵩山地处西北,其后是一片蛮夷之地,自古便有十六之族,自称十六族,土地匮乏,一直对中原这肥硕土地垂涎三尺,原是齐国领地,镇守多年,后齐国被京朝所灭,故有了赵沧海北上入主嵩山,这些年一直都由嵩山镇守才未踏入中原半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