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木质房子太阴暗,采光不好。 红砖房基本没有装饰,砖头裸露在外面,大多连白墙都懒得刷。 周一品觉得,自己和弟弟妹妹住惯了陋巷倒也没什么。 檀老先生城里来的,生活讲究,不一定能过得惯乡下的日子。 想来想去,得找有钱的大户人家做场子。 比如说乡里第一养蚕大户,刘柏林小舅子家。 柴大油和李杜鹃。 据说夫妇俩养蚕赚了不少钱,就在乡里一处风水绝佳的地方圈了一块地,建造了座3层楼的红砖房宅院。 装修得跟城里的房子一样,家具一应俱全,生活十分讲究。 新建的房屋,只有柴大油的父母和儿子柴小宝居住着。 而夫妇俩自己,为了方便养蚕,就住在桑园养蚕大棚边的简易房子里。 不如想个办法,让柴大油的父母和儿子都搬到老房子去,把新房子搞过来。 周一品随意打听了一下,便找到了柴大油家。 果然,一个带院子的3层楼5间并排的红砖房,风光无限地矗立在前方。 连墙面,都贴过瓷砖。 此处背靠青山,前临小桥流水,自然风光相当的好。 因为是独立式院落,与邻居相隔了一段距离,因此也没有人事上的纷纷扰扰。 这应该是整个乡里能找到的最好的房子了。 有别墅的环境,有小工厂的规模。 连乡里一霸刘柏林家都比不过。 如果能将这个院子买下来,那么檀老先生一定高兴。 到时候将一个院子拆分成两个,老先生就可以跟他们一起住了。 但要买下房子也不容易,难就难在,自己跟柴大油和李杜鹃之前因为退婚和聘礼的事有些过节。 虽然事情最后得以圆满解决,但对方心里肯定还是有疙瘩的。 院门大敞着,院子里很干净,并没有堆放杂物。 周一品直接走进去。 “有人吗?” “谁呀?” 听起来好像是李杜鹃的声音。 大概夏蚕已过,秋蚕未始,夫妇俩暂时休息在家。 “我,故人来访。” 李杜鹃跑出来,一看是周一品,立即警惕起来。 “你来干什么?退婚的事,不是已经银货两讫了?” 她斜着眼,不怀好意地打量了一下周一品,见她一身时髦的连衣裙,加白色的凉鞋,整个人气质都变得像城里人了。 “看你这装扮,大概是又傍上有钱人了吧?” 周一品浅笑,不理会她无聊的嘲讽。 “听说你家房子漂亮,我特地来参观。” 李杜鹃心道:原来是慕名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