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杨安也帮着作证。 听他们这么说,李岩这才放下心来。 杨宁看着那带孩子的母亲手里的粥,粥很是稀薄,只有半碗清水加半碗米,她皱着眉头道:“朝廷不是说要‘筷子不倒’吗?怎的这粥这样稀,哪里能让人吃饱?” 李岩叹了口气还没回话。 那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却先心怀感激的开口道:“夫人有所不知,今天的粥已经是我们这个月来最好的了。” 随着她的话,其他流民也纷纷附和。 “是啊是啊,今天的粥真是这个月来最好的了!以往孙参军当差的时候,那一碗清水粥里,连一指头深的米粒都见不着。每天都要饿死十几个人!” “夫人有所不知,我们是从锦州跑过来的,途经了三个州,那三个州的赈灾粮我们都吃过,要不一碗粥里半碗是沙,要不就是喝轻米汤。” “李参军给的粥,虽然只有半碗,但是不掺沙石,真有大半碗粟米,已经是最好的了。” 从这些流民口中听闻这些。 不只是杨宁怔住了,就连杨安也是陷入沉默,而李岩作为大夏的官员已经满面羞愧了。 他赶忙让跪在地上的众人起来。 与他们道:“大家放心好了,朝廷已经从附近州调粮过来了,最多再有十天半个月,救济的灾粮就到了。到时候不仅有赈灾的粮食,还有明年耕种的种子,乡亲们就能重新回家耕田自足了。” 听了李岩的话。 难民的一个个面带喜色,只是肌黄面瘦,饿到脱相的他们,笑起来也十分狰狞。 兴奋的喊道:“多谢李参军!” “李参军是俺们的救命恩人!” “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李参军的恩情。” 本就羞愧的李岩。 听着这些夸赞更加的羞愧了。 下衙之后。 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既然知道自家姐夫为人正直,定然不会贪墨赈灾的粮食。杨宁看向姐夫,问道:“可是赈灾的粮食不够了?” 李岩愤恨道:“那些狗官简直该死!他们根本不把人命当命!层层盘剥!朝廷调来的第一批粮食里,十斤粮食中竟掺了六斤沙土!”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杨宁也是气愤不已,“这群贪官是怎么敢的?难道不怕有人告他们吗?” 李岩沉默着不说话了。 对大夏官场彻底绝望的杨安对自家姐姐道:“怎么告?从上到下都是一丘之貉。若是去报官,那便是‘堂下何人,在状告本官?’” 杨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