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推动京营改革-《臣等欲死战,陛下何故投降》


    第(2/3)页

    这些身居朝堂的大臣,哪一个不是人精,他们自然看出了朱冠文的用意,所以皆默然不语。

    等耿炳文,徐辉祖等人带头站出来领旨时,气氛已经缓和了不少。

    朱冠文见状,笑了笑,道:“诸位爱卿能辅佐朕,朕甚感欣慰,但内阁和军机处的运作,朕还需要强调一下,否则两套班底,难免会产生冲突!”

    齐泰闻言,连忙朝朱冠文拱手道:“还请陛下明示!”

    朱冠文笑着点点头,道:“内阁交予四位内阁大学士们,务必当日处理完紧要政事,不可留到明日,可在翰林院挑选一批人商议辅助。若官员任免,国库收支,以及遇事不决,可通报武英殿!”

    “至于军机处,只做紧急军事,战略部署商议,不做日常军务处理,所以,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照常运行,互不干涉。若边疆出现战事,所有军机大臣,不得延迟片刻,立即前往武英殿!”

    “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众臣清楚了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责范围,当即躬身应答。

    朱冠文见安排妥当后,便直接宣布散朝,然后返回武英殿。

    大明臣子在朱元璋当政的时候,效率就不错,上午宣布文华殿改为内阁院,下午便有内阁阁臣在里面办公了。

    而大明也在朱冠文的主持下,引来了新生。

    当然,新生不止于此。

    次日清晨,朱冠文又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全面废除朱元璋时期的严酷刑法,以及赦免一批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牵连的无辜之人。

    同时还减免一些困难地区的赋税,开设福利院,专门收容孤寡老人,残疾者,以及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难民,灾民。

    当日下午,朱冠文又召集了李景隆,耿炳文,茹瑺,徐辉祖四人商议军事改革。

    “陛下,您让臣整理的新花名册,臣已经整理出来了!”

    徐辉祖当着其余三人的面,拿出一本奏折递给朱冠文。

    朱冠文接过来看了看,里面详细记录了京营可战之兵,总计四十五万。

    也就是说,比原来的五十万大军,少了整整五万。

    虽然五万比起五十万,也只少了十分之一,但这可是京营。

    京营都如此状况,那边军又会如何呢?

    想了想,朱冠文将手中的奏折放下,然后朝面前的四位新任军机大臣道:“诸位,朕打算改革京营,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