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点水晶琉璃可能都能换几吨玻璃…… 只能说玻璃从制作出来的那一刹那,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 而且玻璃在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出了一系列鉴定的方法。 所以说现代拿玻璃冒充琉璃和水晶,就跟拿青岛啤酒瓶冒充翡翠一样,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现代各种各样的鉴定仪器也不会惯着你。 但古代并没有那么多鉴定方法,也没有鉴定仪器。 所以说等到宁北穿越唐朝并且制作出玻璃后,他说这是琉璃,是水晶,谁敢反驳? 请拿出证据来好不好? 而且玻璃的杂质比水晶琉璃还要少。 真要说哪个是赝品? 还犹未可知! 相信大部分古代人都会选择杂质更多的水晶和琉璃吧! 那些权贵乃至是皇室,也肯定更喜欢杂质更少,甚至近乎没有杂质的玻璃。 而且相对于成本本就高昂的水晶琉璃,玻璃的成本极低,甚至可以用没有成本来形容。 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这些都可以做玻璃的原材料。 但这些材料在古代人眼中,却只是没用的‘石头’。 通常他们在挖铁矿、金矿、水晶矿、琉璃矿时,会有很多这种‘石头’。 古代人不知道这些石头的价值,所以说他们只会想办法将这些没有价值的石头处理掉。 如果宁北说帮助他们处理这些石头,他们非但不会要宁北的钱,觉得良心过意不去的甚至还要倒贴给宁北一些钱财! 毕竟在他们看来,宁北帮助他们处理了这些无用的石头,给宁北一些小费也是应该的。 所以说宁北基本上可以零成本获得这些原材料,他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挖矿。 如果非要说他的成本是什么,那可能就是人工费了。 但相对于赚到不能再赚的玻璃利润,这点成本费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宁北之前说的血赚生意也正是玻璃! 只要他把玻璃制作出来,一开始售卖的数量再少一些,价格定然会不输于水晶和琉璃。 不对,质地更加干净的玻璃价格甚至要远超水晶和琉璃! 等到了回头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都玩腻了玻璃之后,他在大规模生产玻璃,并且运用到窗户之上。 相信到了那时候,那些大人物也不会太抵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