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清高之士-《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金钱、权势、名声,虽然他日后触手可及,可现在还很遥远。作为夫子,为他举荐人说不准还会被嘲讽谄媚巴结。

    这么难的问题,居然让他一个小孩来处理。

    我放弃处理还不行吗。

    呜,想想沈三问说的,无论他如何,过的都不会差,可是能达到的上限还是要他自己努力的,要做父母这样的“普通人”,是需要努力的。

    李和拿起笔,开始学沈三问写时候的写写画画。

    沈三问会把中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在书中的作用列出来,分析清楚。

    他现在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首先,被举荐的人总会有一个优点,他要举荐一个人总得有值得的理由吧。可能是口才出众擅长诡辩,可能是务实事干,可能是有气节品德高尚,可能是忠心耿耿,甚至可能是会巴结讨好。

    然后,分析夫子如何能够愿意站出来。

    音律夫子,如果此人能被引为知音,恐怕不用他开口,都可以。不过这位夫子不重官场的事,若真有这样的人,恐怕还会劝人远离世俗,以免明珠蒙尘。

    若有不得已的理由,比如为民申冤,没办法摆脱的家族实名,别无选择,他必然会支援的。

    音律课,李和听得不算认真,对这位夫子却了解许多,从生平事迹到出身。资料都摆在情报室,他第一次上完课就好奇。说不出的清高之感,却投身口中的世俗,做了皇室学堂的夫子,这是何等的违和。后来了解到夫子家族中各种错中复杂的斗争,为了成全母亲的心愿才出仕。

    那也是李和第一次体会到人生的无奈。

    考虑到想让陛下满意,答案不能简单,李和自然要把每件事都分析透彻。

    若是他开口,牵扯到孝心,应该会让夫子更容易动容。

    举荐还是涉及夫子本身利益的事情,有些好处肯定是更好的。

    清高是需要资本的,可是清高的人往往又注意不到这一点,他追求的自由,李和也做不了主,毕竟这个夫子他还是不忍心失去的。

    就冲李裹儿对夫子的感情,若是夫子真的卸任了,第二天他就要遭殃,他也不忍心这样的事发生。

    最佳的回报给他的母亲封赏,最直接的是投其所好,寻些珍品乐器,最委婉的是夸赞后许些假期。

    参与旁人的家族斗争是肯定不能的,他又不是救世主,天下这么多人哪里救得过来,而且家族人多了,总是有斗争的,夫子和其母只能自己进步提高,别人的帮助大多数时候会适得其反。

    乐器虽然直接,但是京中那些爱乐的纨绔恐怕没少做这事,夫子也参与一些不好拒绝的宴会,这方法注定只能是下下之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