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十,若只如初见 1-《千秋谁与度》


    第(3/3)页

    岳霖不语,垂下眼帘,遮住一切情绪。陈少歧停止嬉皮笑脸,长叹口气:“算我输,最怕见你这副模样,兄弟,我说,你要真是入了眼动了心,她若也有意思,大罗神仙也扛不住。我说,边患和是否成家有狗屁关系,你向来行事圆融变通,怎会在这男女。”

    “阿蛮如何说?”岳霖抬眼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陈少歧噎住片刻才瞪眼无奈地回答:“她说,得见机行事才好。”

    楼上的阿蛮显然是不曾去找机会,她的心思仍在音乐:“无论如何努力,我终是弹不出星空浩瀚,月色温柔,唱不出花在林泉开落,鸟的翅膀穿过风云,那种天籁的声音。”

    “我阿爹也曾说,万物比人更早也更久地存在于此方世界,真正的大音稀声是自然之声,它大象无形,无处不在。”秦乐乐回答,暗忖:她这是在求天人合一之境,难怪三哥哥说她有大家风范。

    阿蛮遇上知音,滔滔不绝:“你看那些树,它们深深地扎根大地,是飘浮不定的风,南来北往的鸟和蜂蝶,将它们的落叶,香味,种子传向我们不能到达的地方,此乃生命的关联和共存……”

    她俩人新知如旧友,相谈甚欢,忘记食水,也忘记了时光,直到岳霖前来告辞:“小筑来报,我需得去一趟小还庄,请恕先行。”

    ——————

    注:

    1,严蕊,字幼芳,南宋歌伎,词人。1182年,朱熹因官员唐仲友反对理学而弹劾他,罪名是与严蕊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同时严刑逼供严蕊,她却宁死不诬陷别人。后岳霖任提点刑狱,重审此案,问其归宿,词人以一首饱含血泪,婉而有骨的《卜算子》作答。此事被洪迈记载于《夷坚志》,后周密也在《癸辛杂识》中做了补充。

    2,作者便是在此案中认识了岳霖,十二岁历经家破人亡的孩子,长大后依然公正,仁善而温雅。不过,本书为了情节需要,将严蕊写得与三哥哥年纪相差不大。

    3,男女簪花之俗,古已有之,比如探花一词,最初来自唐朝,在进士中选俊美者任探花使。至两宋时,男子簪花已很普遍,他们在喜庆良辰,节日节令都簪花以示喜悦。苏轼曾有诗云:“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当然,三哥哥应是没有心情干这件事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