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栖梧赋图》尘封的故事,袅袅曾入宫?-《消失的画中人》


    第(2/3)页

    八音之三,为土类。

    袅袅指出乐师吹的埙,“它形状宛如鸡蛋,身上有小孔,音色却朴拙抱素,接近于老庄的‘天人合一’。”

    “还有这个,也为土音乐器,名缶,像不像盛水的器皿?昔日渑池之会,秦王让赵王为其鼓瑟,并让史官记录在案。蔺相如也让秦王为赵王击缶,互做娱乐。秦王不从,蔺相如就以五步血溅秦王为威慑,逼秦王就范,并让史官记录在册。”

    谢衍内心五味杂陈。

    他想不明白,袅袅一个小小的花魁,就算被南叔言收入府中,又是如何对这些家国大事,了如指掌、纵横捭阖的?

    记住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她一定吃了很多苦头吧。

    幸亏这是袅袅古穿今,倘若是他谢衍今穿古,只怕都活不过三集。

    袅袅的讲解没有停顿,前前后后,这张长卷里出现了48种乐器。

    最后,袅袅总结陈词,“谢衍,如果你拿下了城南那块地,将来把这场乐舞,搬到舞台上去吧。”

    让更多的后世人,看见南黎的文化之兴,才是袅袅讲授这一切的初衷。

    以谢衍的商业眼光来看,这如果做成一场大秀,比起那些所谓的“印象”“又见”系列,也不遑多让吧。而且视觉冲击力,绝对震撼。

    但,他没有直接答应,他要做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呢?那块地是南叔言故居,所做的一切,都以南叔言为主题。而这场乐舞,似乎是黎樾的杰作。”

    袅袅晃了晃手指,苍白的脸色,此刻才恢复了一点红润,“不,这场乐舞的幕后指挥,正是先生。国主他,则是音律统筹,调动这所有的乐人和乐器。而傅闳之,负责以笔墨记录之,他是这场乐舞的史官。”

    “他们君臣三人,在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或许,南黎的军事,远远不如北方国家,黎樾之谋略胆识,不如北方明主。但文化之昌,北方也比不得。这是南黎人,最后的骄傲了。”

    听了袅袅的故事,谢衍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

    对于一个王朝,他奉上最后的崇敬。

    他想,刚刚对于《栖梧赋图》的评价,恐怕也是有失偏颇的。从这个角度讲,这幅画,依然自有其伟大意义。

    只是,谢衍凝眉,一个问号在心底是升起,“袅袅,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