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线下召开的MRS春会-《我的黑科技会自己动》


    第(1/3)页

    第103章  线下召开的mrs春会

    来自时代周刊的采访结束后。

    纸质杂志虽然是要等到下一期才正式发布,但官网上却已经有了罕见的先发版。

    主要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还有一些神秘力量的因素。

    得到大量关注的焦点,其实落在斯托芬教授和林云身上的很少。

    但抽丝剥茧,时代周刊将他们摆在了台面上,表达了庞大群体的温和需求。

    于是广泛的关注,汹涌而至。

    余霜在林云的小别墅里,说起这件事。

    “我看看,官网是吧!”

    本来没兴趣的,但这么一说,林云好奇地找出了相关报道。

    封面的确很让人满意。

    本来拍得就很帅,在专门配图后,更显林云的帅气,而且旁边斯托芬教授的衬托,将一切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也觉得,封面很好反应了我们对世界发展的诉求。”

    余霜同样满意。

    东方和西方的两位顶尖学者,一个正值青葱年华,一个稳重严谨,主打的就是传承与有序。

    再加上时代周刊编辑的封面设计,诸多涉及到石墨烯、电池的先进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在手机电脑等等的运用,均被节选了片段,点缀在携手并肩的两人身后。

    寓意独到!

    当然还有采访中的正面评价,毫无遗漏地在时代周刊里,表述得清清楚楚。

    “从理论到成果,数月前还寂寂无名的林云同学,给世界予以颠覆!他在材料领域的突出成就,将电池背后的能源带上了新高度。电子领域的工业,都在享受着林云同学的胜利果实。”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出道即颠覆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更加让人敬佩的,是功成名就后的不忘初心,保持进取与超越,勇攀高峰!”

    “mrs世界材料研究学会春季会议,最近正邀请林云同学和斯托芬教授,就石墨烯材料的数学物理模型,展开一场专门的研究报告,探讨材料统一标准模型的可行性。正如林云同学之前的壮志豪言,无论如何,他都会竭尽全力,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终生。”

    “祝愿科学的未来,永远年轻;时代的发展,永远积极!”

    “时代周刊,雪莉·杨”

    不置可否。

    直到林云看到最后的名字雪莉杨,“这个有点乱入了吧,也是我们的人?”

    看来舆论战不是不会玩,只是都放在了重点的关键位置。

    但这表现有点突出吧!

    “雪莉父母其实姓德拉洛萨,后来雪莉自己改姓的杨,一个崇拜东方文化的奇女子。”

    余霜细细解释着,掩饰嘴角眉梢的笑意。

    之前两人的亲密互动,余霜可看在眼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