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无论心中怎么想,赵稷还是对着公孙起再拜。 当然,整个大秦,也唯有公孙起一人能够享此殊荣。 谈到这里,公孙起也失去了继续谈论这些大事的兴致。 而且他该谈的大事也谈完了,剩下的不必多说,也不必言说。 是该谈一谈私事了。 “陛下,我收了一个门生。” 他向着远方眺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赵稷愣了愣。 谁人不知道武安君无妻无后,更没有什么弟子门生。 当初无忧不知道求了这个高大老头儿多久,甚至自己都亲自开口。 这个高大老头儿都没有收无忧为徒。 难道此番远行,改变了一些这个老头儿,也改变了他的一些想法? 于是赵稷笑道。 “无忧的确是您最合适的传人。” 可他话音刚刚落下,赵初的声音紧跟着便响了起来。 “不是我。” 昭帝明明是赵初的曾祖。 可她对昭帝的语气和态度,都带着冷漠与疏远。 仿佛巴不得与此人形同陌路。 赵稷愣住了,很是惊讶,目光转向了公孙起。 公孙起嘴角竟是浮起了淡淡的笑容。 “的确不是无忧,是一个叫做江澈的少年,天赋异禀。” “我已经写信给过宣太后了,宣太后没有跟你说吗?” 赵稷有些尴尬,他已经很久没有去过芷阳宫了。 不过此时他更多的情绪是惊讶。 以前的武安君,只有每逢战事胜时,每逢杀敌于阵前,让敌人血流成河,白骨遍野时会笑。 如今竟然提起一个人也会笑了。 看来武安君,真的变了。 “我会抽时间去芷阳宫看看。” 不知为何,赵稷没有回答公孙起的话,反而牛头不对马嘴地说了一句。 公孙起也不在意,继续聊着私事。 “江澈,南安郡桃花城人。” “秦境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应该很容易找到。” “我走之后,希望陛下对其好好关照。” 明明很和谐的气氛,突然间竟变得沉重起来。 赵初低下了脑袋,双手紧紧抓着马面裙,握紧又松开,显得有些无力。 红衣丫头也低着脑袋,似乎一个忍不住要哭出声来。 赵稷也面露悲色,只剩下一声重重的叹息。 只有公孙起,面色如常,又聊回了公事。 “陛下,我再看看咸阳,然后去解函谷关之危。” 赵稷再拜。 “先生于大秦,有万古之功!” …… …… 昭帝离开了武安君府。 被撕开的风雪又恢复了。 时隔多年,君臣相见,没有剑拔弩张,甚至没有一点儿隔阂,亦如老友。 武安君府一切依旧。 大秦一切依旧,恍若当年。 但却也终不似当年。 府内。 低着脑袋的赵初早已经不知何时泪流满面。 “老师,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公孙起看向了他,笑着问道。 “你让鬼谷老王八来,他也只有如此啊。” “若不为大秦,我当然不必如此。” “可我为大秦武安君,必须如此。” “无忧,好好照顾好自己。” “我知道你恨他,可那不是他的错。” 赵初抬起了泪流满面的脸,咬牙切齿。 “不是他的错?” “当年他对我爷爷说。” “民皆送子战,皇室子弟当人人披甲,冲在最前,与民同为大秦浴血的这些言论当然没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