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向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中国科学家致敬-《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1/3)页

    诺奖发布会进行到了医学及生理学奖公布的环节。

    医学及生理学奖的重要地位,或与物理学奖持平。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淡化化学的思潮。在诺贝尔奖的几个自然科学类奖项中,诺化的地位或许最低。

    化学真的不重要了吗?

    不,化学依旧重要,这门学科无法被取代,也不可能消失。

    让化学重回巅峰,需要当代的化学家们卧薪尝胆、大胆创新。

    除了创新,更要创造,最终实现创世。

    这或许是当代及未来化学的唯一出路。

    任务很艰巨,化学狗们请努力。

    相比于学理论研究方向的数学狗、物理狗,至少化学狗比较容易找工作。

    沈奇科研中心楼下渐渐围聚了许多记者。

    本年度的诺化即将开奖,记者们翘首以待。

    中心保安老王手持两米多长的扫帚,他横亘在中心门口,眼中闪烁精光,肌肉虬结充满力量。

    记者们倒吸一口凉气,沈奇科研中心卧虎藏龙,即便是中心的保安,亦是天神下凡之姿。

    “王师傅,抽烟。”一位记者恭敬的递上好烟。

    老王接过香烟,记者为他点火。

    老王吐出烟圈,悠然道:“等会儿诺化出结果了,你们的采访要有秩序。”

    记者们连连点头:“一定一定!”

    中心的临时工老王看上去淡定从容,其实他心里也紧张。

    万一沈主任没有获得诺化,那咱们中心丢脸可丢大了!

    瑞典方面,皇家科学院的院长开始宣读诺化的消息:

    “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韦恩塔布林、莎拉诺曼,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在make  life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看直播的沈奇心中一凛,make  life?

    化学界的make  life可以理解为制造活的分子,从而实现生物分子到分子生命的飞跃,其终极目的是跨越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鸿沟。

    新晋诺化得主韦恩塔布林、莎拉诺曼关于make  life的公开报道极少,唯一能找到的就是他们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寥寥几百个单词的简述。

    仅凭一篇《自然》简报,是不可能获得诺奖的。
    第(1/3)页